大河網訊 “看看紅旗街,路燈亮亮堂堂,馬路又寬又平,街道越變越美,我住著是越來越舒坦。”近日,提起自家門口的變化,鶴壁市山城區紅旗街街道紅中段社區的李曉陽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市政設施就像城市血脈,血脈暢通與否直接關系到群眾的幸福指數。聚焦保障群眾出行安全、提升城市品質,山城區全面對標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標準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質量標準,出臺多項有力措施,不斷推動市政設施管養提質增效。
做實機制,管理效能明顯提升。創新推行“五步工作法”(一線工作法、徒步工作法、錯時工作法、即時辦工作法和常態化應急工作法),充分發揮行業統籌作用,結合實際及重點工作,努力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定期對市政設施運行及整改情況進行排查和督導,管理服務更加有效、工作效能明顯提升。
做強基礎,精細化水平不斷提高。堅持以民生需求為導向,持續推進市政基礎設施維護,不斷補齊設施短板,變“被動維護”為“有序更新”,變“點修”為“線修”“面修”,根據道路完好率分類施策,按照整體改造、局部翻修、日常維修三種方式,合理制定道路維修改造計劃,做到應修盡修,實現了城市的有機更新。2023年,鶴壁市山城區累計修補破損路面7000平方米,搶修空洞路面200平方米,維修人行道4098平方米。
做好標桿,著力打造城市優質空間。為破解窨井蓋治理難題,山城區市政建設發展中心自主研究設計出了水泥砼防沉降井底座,累計整治窨井590座,極大地提升了道路平整度和車輛行駛舒適度,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提升。積極整治城區纜線,亮出城市最美“天際線”。持續整治提升路沿石、交通警示燈、戶外廣告牌等,更新“城市家具”,塑造城市氣質。
“下一步,我們將謀劃建立城區基礎設施智慧信息管理平臺,加強對道路、管網、路燈等設施的數字化管理,推進數字化城市建設,推動市政設施擴容提質,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升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山城區市政建設發展中心負責人孫錄杰表示。(張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