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下午,我市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全市累計報告的18例病例實現“清零”,連續近20日無新增確診病例。疫情發生后,市委、市政府行動快、抓得緊、防得牢、措施硬,以“硬核”擔當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早”字當頭
適時啟動聯防聯控機制
全國全省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之后,我市迅速成立領導小組,對防控工作進行部署。頂格設置聯防聯控機制,實行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的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并設立指揮部,及時啟動戰時工作機制。1月26日起,各級指揮部全體工作人員一律放棄節日休假全部到位到崗、24小時值班值守。
市委書記張新文,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平親力親為、坐鎮指揮,全程研究部署、深入一線檢查指導。市指揮部10個專項組、11個督導組、9個專家組,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聯防聯控。各級各部門各司其職、協同聯動,以實際行動共同筑起市縣鄉村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堅實防線。
“防”為前提
迅速筑起疫情防控堅實壁壘
疫情防控工作以來,全市上下聞令而動、盡銳出戰。對農村實行“封村管理”,城鎮居民小區采取“封閉管理”,持續實施“地毯式”摸排、網格化管理。
巨野縣歐莊村發生疫情后,我市果斷采取整村隔離管控措施,對密切接觸者全部進行核查流調、隔離觀察,對村民每天逐一測量體溫,經過干部群眾共同努力,全村沒有出現續發病例。
為進一步遏制疫情擴散蔓延,1月23日起全部取消各類大型集會等活動,關停農村集貿市場、景區等人口易聚集區域。在全省率先停運城際公交、城鄉公交、長途客運。由交通、交警、衛健等部門第一時間抽調人員組成聯防隊伍,在全市27個高速出口、7個火車站、9處環魯國省道檢查站設立交通防控聯合檢查站,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和保障防疫應急物資運輸通行工作。截至3月1日,各檢查站點累計檢測人員326768人次。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及時開展防控風險評估,分區分級指導、細化防控措施。成立市縣鄉三級專家組,分別下沉一級、關口前移,深入到縣區、鄉鎮、村居社區指導基層疫情防控工作。
“控”是根本
快速提升診療救治能力
疫情發生后,市衛生健康和疾控醫療部門在及早做好人力物力準備的同時,迅速確定12家定點醫院、1家備用醫院、5家病毒核酸檢測定點醫院和33家發熱門診,最大限度地擴大定點醫院接收病人數量和備用床位數量。
全市建立定點醫院留觀室94間,開通互聯網線上“發熱門診”咨詢服務,注冊上線醫生338人,日均接診咨詢580多人次。組建市級專家組46人,縣區救治專家111人,開通遠程會診,定期進行病情風險評估。
1月24日除夕夜,我市第一例確診病例發生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指揮部署救治工作,連夜成立兩支專家隊伍分赴牡丹區和單縣開展流調工作,排查密切接觸者77人,全部采取集中隔離措施。
2月12日,我市7名確診患者轉診省定點醫院濟寧市傳染病醫院后,由市立醫院、傳染病醫院7名醫務人員組成的駐濟寧救治組始終積極投入到緊張的病人救治工作中,2月22日在駐地召開了一次特殊的黨員會議,成立臨時黨支部,進一步發揮黨員示范引領和先鋒模范作用。
同時,加強院感防控,規范診治流程,強化病例搜索、疫區管理,拉網式排查精神病院、養老院、福利中心、特教場所等特殊人群和重點場所,確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實落地。
“預”事則立
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早在疫情防控工作之初,市委、市政府就預見性地提出抓當前謀長遠、化危為機、補短板建機制等工作原則。在抓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及早考慮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超前謀劃醫療防護類項目招商,統籌抓好復工復產更好地保障疫情防控。精準落實復工復產后各項防控措施,減少不必要的人群聚集,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當前,我市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各級各部門以不獲全勝絕不輕言成功的決心,不松勁、不懈怠,把各項工作抓緊抓牢,持續織密防控網,統籌推進經濟運行,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