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濤為歡歡換藥
8月5日,5歲的歡歡(化名)從菏澤博愛醫院出院返回東明老家。他的家人緊握著醫生陳忠濤的手,感激地說:“謝謝!如果沒有你們,孩子的右耳就廢了!”
歡歡的耳朵是7月24日傍晚在老家不慎擠壓出事的。當時,他乘坐家人駕駛的電動三輪車時,頭部不慎被墻擠壓,致使右耳幾乎完全斷離。他被當地120送至博愛醫院時,已是19時30分了。
“我當時一看,孩子的右耳廓幾乎完全離斷,僅有頂端0.3厘米表皮連接,耳軟骨外露,創面出血多,離斷組織挫傷重、污染重、彈性差。”接診醫生陳忠濤昨日回憶道,“必須盡快進行右耳清創再植,否則,這個耳朵肯定成活不了。”
歡歡的家人同意陳忠濤擬出的斷耳再植術方案。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斷耳再植術的難度非常高,且在臨床中比較少見。因為,耳朵血管直徑僅有0.2-0.3毫米,要把這么細的血管縫合好,其難度可想而知,手術者須像刺繡大師一樣,精準操作,一針針地縫合起來。
“耳朵固定好,才是最關鍵的環節。必須分離出斷開的耳廓動脈和靜脈血管,借助顯微血管吻合器械,在手術顯微鏡下,先將靜脈、動脈的兩斷端進行顯微吻合,然后用極細的12-0縫線進行縫合。”陳忠濤說,“如果手術中無法分離出斷耳的靜脈血管,也就無法進行靜脈血管吻合,血流便形不成‘回路’,這也意味著即使動脈血管吻合得很好,耳朵也難以成活。”
業界人士都知道,血管顯微吻合手術需要消耗大量體力和耐心,對手術技巧要求極高。術后還需要予以防止血管再次堵塞、血栓形成的一系列復雜的圍手術期治療。
超聲清創,再用大量雙氧水和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創傷面;修復耳軟骨;修剪斷裂血管和神經兩端,修復動脈靜脈各兩根……手術從7月24日22時50分開始,直到次日1時45分,才終于把右耳廓拼接,恢復到原來的正常形態,斷耳再植手術順利完成。
術后經過特殊護理,歡歡順利度過了前3天的危險期。斷耳再植第7天,歡歡的各項生命體征平穩,再植成功。
無獨有偶,7月2日20時,博愛醫院急診室接診了鄄城一斷耳患者,被送達醫院時,其左耳廓完全離斷。經過陳忠濤等人5個半小時的緊張手術,斷耳再植手術順利完成,斷耳再植成功、成活,患者目前已康復出院。
博愛醫院的斷耳再植技術一直走在前列,成立18年來共成功做了12例斷耳再植手術。2003年8月,院長鐘國棟為定陶一患者成功再植斷耳,是當時世界第六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