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艷粉
“去年10月,我花700多元辦理的兒童樂園的年卡,還沒去幾次就關門了。和有關人員聯系不上,不給退錢,只給換成另外一個兒童游樂場的入場券,但那個游樂場離我們家太遠了,很不方便,當時充值的錢,退卡的時候換成了券,這不是強制消費嗎?”連日來,家住市中華路君臨國際廣場附近的多位市民向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反映,他們在該廣場3樓“咪小圈兒童游樂園”(以下簡稱咪小圈)辦理年卡或者會員卡,但近期商家因經營虧損閉店停業。而商家并不退還消費者當時充值的錢,只更換另外一家兒童游樂場的入場券。因新的兒童游樂場距離較遠,給消費者造成不便。但為了減少損失,有些消費者只好更換新的入場券。針對這種情況,消費者該如何維權呢?8月12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進行了采訪。
兒童樂園閉館停業,市民很無奈
市民劉女士介紹,去年10月,她花費700多元辦理了一張咪小圈兒童樂園的年卡,她和孩子一共到店里消費過3-4次。而前幾天,當劉女士再次帶孩子來到咪小圈時,發現該兒童樂園已閉館停業,而且里面的物品也早已清空。
“閉館停業后,商家在門口貼了一個告示,大致內容為消費者充值的會員卡除去充值贈送時的金額按照會員卡里剩余的錢數,以30元/張的價格退換成另外一家兒童游樂場的入場券;持年卡的消費者可直接去新的游樂場玩。我沒接到電話通知,如果不是領著孩子過來玩,也無法得知商家停業的消息。”市民劉女士說,告示張貼了一周時間,商家就不見了,絕大部分會員都不知道這件事。“當時在此辦卡就是因為距離近,很方便,而這個新游樂場距離我家較遠,已經失去辦年卡的意義。”劉女士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很多消費者最后無奈換成了新游樂場的入場券,如果其他會員不能得知此消息,估計就無法退卡、換券,因為辦理的最后日期為8月13日18時30分。
記者實地探訪,商家聯系不上
8月12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來到君臨國際廣場三樓,看到咪小圈游樂園已封閉,與鄰近游樂園熱鬧的景象形成鮮明的對比。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看到了一張并不顯眼的告示,大致內容為因經營虧損,閉店停業,最后領票換票時間是8月13日18時30分,過期不候,商家并未留下任何聯系方式。
經多方打聽,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得知了商家的電話號碼,并撥打商家的電話,但并未打通,語音提示,撥打的電話一直占線中。根據告示的內容,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來到該商場一樓兒童樂園更換入場券的地方。工作人員表示,會員需攜帶會員卡在8月13日18時30分前前來退換新樂園入場券,過期不再辦理。當記者詢問是否能退換充值時充的錢時,得到的答復為只能更換入場券,不退錢。
律師提醒,消費者充值時一定要理性
消費者到底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針對此事,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咨詢了山東君誠仁和律師事務所韓光玲律師。韓光玲表示,消費者之前是在咪小圈游樂園進行消費的,而游樂園閉館針對辦理年卡或者充值會員卡的消費者采取退錢或更換另一游樂園的入場券需經消費者的同意,如消費者同意另外一個游樂園提供同類服務,則可退換成新樂園的入場券;若消費者不同意商家就應該退還消費者相應的錢數,而商家只更換新游樂園入場券的行為屬于強制消費。
“商家刊登的公告是沒有法律效力的,他不能自己設置期限,這樣的行為剝奪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如果過了期限商家不予辦理,消費者可向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維權。”韓光玲說。
另外,針對近年來不斷發生的商家“跑路”行為,韓光玲建議市民在辦理會員充值卡時一定要對商家的商業信譽、規模、經營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盡量不要選擇規模較小、經營時間較短的商家,應選擇有實力的商家進行消費。“消費者充值時一定要理性,不要充值太多的金額,以免占小便宜吃大虧。”韓光玲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