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在菏澤博愛醫院,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看到,一間間小小的病房里,似乎包含了所有的人情冷暖,有難過也有感動,有溫暖也有希望。
10歲男孩貼身照顧因車禍受傷的父親
今年35歲的張冠收今年1月份在成武因車禍受傷,雙側小腿多發開放性骨折,輾轉濟南、菏澤兩地求醫,已花費三十余萬元。
菏澤博愛醫院護士長鄧曼說,張冠收5天前來到醫院,右側小腿放置了外固定架,左側小腿和足跟放置了內固定,但左足跟及右小腿持續有膿液滲出。目前,已做清創和灌洗治療。
張冠收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受傷半年多來,一直是妻子和大兒子忙前忙后地操勞。“大兒子今年10歲多了,特別聽話,在病房陪著我,幫我倒水、端飯。”張冠收看著懂事的大兒子,眼眶有些濕潤。
“來到醫院后,醫生護士們對我都很照顧,我們有什么想不到的地方她們都想到了,無微不至。我是家里的頂梁柱,現在就想著能趕快好起來,積極復健,能下地走走,再找份工作,養家糊口,把為了治療籌措的錢盡快還給親戚朋友。”樸實的話語里,是張冠收最真切的愿望。
復健治療,17歲男孩努力讓人生不留遺憾
“來,跟著我的手,慢慢地活動肩關節……”醫院康復室里,17歲患者薛廣民在康復師趙慧靜的幫助下正在做復健治療。
原來,兩個多月前,薛廣民在曹縣一工廠干活時左上臂和前臂被機器絞斷,此后他先是到了菏澤,后又轉到濟南,在濟南住院治療兩個月后回到菏澤休養。目前,其肘關節已可以在助力的情況下屈伸5°左右,原來完全僵硬不能動的手指關節也可以微微活動了。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注意到,薛廣民的衣服有些特別,其T恤左肩膀的位置,有兩顆后來縫制上去的紐扣,連接著衣服肩膀和后背的位置。
“這是媽媽給我設計的,她怕我一抬一動的身體不方便,特意給我想了這個方法,先把袖口沿線拆開,然后用紐扣固定,方便我做康復復健和穿脫衣服。”薛廣民的話語和“特制”的衣服里,滿滿都是愛意。
“是同村的朋友建議我來找鐘國棟院長看看的,經過鐘院長的指導,再通過將近一個周的針灸、按摩等康復訓練,現在傷情明顯恢復,我對以后的康復充滿了信心。”薛廣民笑著說,“我年輕,一定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人生沒有遺憾!”
弟弟住院以來,姐姐的黑眼圈便未消退
在博愛醫院病房內,記者見到了全身燒傷面積達75%的患者張文軍和一直照顧他的姐姐張麗。
“晚上燒水忘了關煤氣閥門,次日一早點了支煙,就發生了事故……”張麗告訴記者,弟弟受傷住院以來,自己就沒睡過一個好覺,最初那兩天幾乎沒合過眼,黑眼圈也未曾消退。
“我們姐弟5個,我是老二,文軍是最小的男孩兒,我大他8歲,從小就是我把他帶大的。”張麗幾乎把所有的寵愛都給了弟弟,醫生囑咐患者應多吃肉類和蛋類以促進康復,她就變著法地給弟弟做肉類吃食,連平時午飯里白菜粉條里的肉片也挑出來給弟弟吃。
“家里條件不好,燒傷得又特別重,現在醫院積極做抗感染治療,在護士的幫助下還申請了博愛救助基金。第一次清創,由于弟弟怕涼,手術室關閉了空調,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清創,參與手術的醫護人員的頭發和手術服都已濕透,讓我們既感動又心疼。”張麗看著躺在病床上的弟弟,眼睛里有淚花,也有光亮,“在護士們的精心護理下,這幾天弟弟恢復得特別好,幾乎一天一個樣,也讓我吃了一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