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網儀式現場
9月28日上午,全球首座160米高預應力抗疲勞構架式鋼管風塔在菏澤鄄城并網發電,這也是目前正式投入使用最高的構架式鋼管風塔。該風塔由華斯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已獲得國家鑒衡認證,擁有2項發明專利和9項實用新型專利,具有占地小、用鋼少、施工便利等優點,將為鄄城發展新添一部動力強勁的“綠色引擎”。
9月28日上午9時,隨著并網按鍵的按下,風塔上龐大的葉輪開始緩慢轉動起來,這標志著全球首座160米構架式鋼管風塔在鄄城正式并網發電。構架式鋼管風塔是一種創新性構架式風電機組鋼管塔架,能夠將風機安裝高度提升至160米,一舉刷新了我國目前已吊裝成功的風電機組高度紀錄,成為我國目前最高的風力發電機組。
“預應力構架式鋼管技術是完全自主產權的關鍵核心部件。在平價時代的到來,通過提升風塔高度和鋼度,提高發電效率和發電量,可以助推風資源及業主單位實現最大收益,同時在單機大功率到來的時刻,將作為更有力的支撐和安全保障。”華斯壯集團董事長王同華在并網儀式上介紹構架式鋼管技術的特點。
并網儀式結束后,一場新型節地環保塔架技術及差別化用地政策專家論證會在鄄城召開。鄄城地處華北平原,黃河橫臥縣域北部,境內河道55公里,風切變指數高,風能資源利用和產業發展空間廣闊,為打造鄄城綠色能源產業創造了良好的天然條件。
“用160米塔筒,再加上大葉輪的風電機組,年發電小時數可以達到2800到2900,甚至風再好一點的地方可以達到3000。通過發展風電產業,不僅減少了煤炭等能源消耗,還能提供很多就業崗位,帶動當地農民增收。”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告訴記者。與傳統風塔需要占地400多平方米相比,新型塔架外露面積小于6平方米,塔架下面仍然可以耕種,節省了大量的土地資源。新型塔架基本等同于輸電鐵塔,道路、小溪等周圍均可以安裝。
近年來,鄄城縣立足資源稟賦,積極培育風電設備制造和新能源產業,著力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天順(15萬千瓦)風電項目已經并網,華潤(10萬千瓦)風電項目正在建設,天順塔筒項目已經投產,菏澤低風速風電裝備產業園正在建設。
風電設備項目給鄄城帶來了又一發展機遇。目前,鄄城縣正努力打造集研發、制造、工程服務、運維培訓、物流為一體,輻射魯、冀、蘇、豫、皖等地區的陸上低風速風電設備裝配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