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市民觀察團”成員在探訪王封·西大井1919文旅園區。
記者 王龍卿 攝
為充分開發利用全市豐富多彩的社會資源,打造和培育新興旅游產品和業態,構建焦作全域旅游發展整體格局,加快推進全市旅游產業轉型提升,日前,焦作市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領導小組將焦作金谷軒絞胎瓷博物館、百年焦作陳列展覽館等19家單位認定為市首批社會資源旅游訪問點。那么,這些焦作旅游的新品牌、焦作市的新名片、焦作旅游的個性化品牌究竟建設得怎么樣呢?11月29日,由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17人組成的“市民觀察團”,先后走進焦作鄉愁文化體驗街區、王封·西大井1919文旅園區、焦作金谷軒絞胎瓷博物館等6個社會資源旅游訪問點,看亮點、提建議,真切感受焦作全域旅游發展的現狀。
當日上午,“市民觀察團”成員首先來到位于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陽廟鎮北西尚村的焦作鄉愁文化體驗街區。體驗街區以中心廣場為軸線,東側有集群眾文化活動中心、經過改造升級的百年老校北西尚小學和集國學講堂、黨建展覽室、三治室(自治、德治、法治)為一體的東域綜合體,西側主要有集村史館、書畫活動中心、文化長廊、鄉愁館、百年老屋、多功能廳、懷舊巷等功能場所為一體的鄉愁體驗綜合體。村史館詳細介紹了該村建村史、家史家風傳承、革命烈士、退伍軍人、好媳婦、好家庭等,配以實物展示,成為了解村情民風的教育基地;鄉愁館有百年老屋、百年老樹、農家生活器具、農具等。據工作人員介紹,每年5月、8月,村西的大片油菜花、向日葵花競相開放,更是為這個古樸的村落增添了濃濃色彩,吸引不少游人。
隨后,“市民觀察團”來到位于中站區龍洞街道的山陽刺繡藝術博物館。走進產品陳列室,一幅幅手工刺繡作品栩栩如生、絢麗多姿。據介紹,山水寫真刺繡是這里的特色作品。2004年4月,山陽繡莊的“山水寫真”刺繡作品在全國首屆旅游商品博覽會上榮獲金獎,之后又連獲“河南省知名文化產品”“焦作市旅游商品和紀念品定點指定產品”“中南六省民間工藝精品展一等獎”等榮譽稱號。
一部王封礦志,半部焦作近代工業史。在王封·西大井1919文旅園區,河南王封全域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保才,帶領“市民觀察團”成員先后參觀了該文旅園區的特色商業街、文化創意工坊、焦作礦區人民委員會舊址、英雄廣場等,并觀看了紀錄片《百年王封的邀請》。據王保才介紹,由英國福公司開鑿于1919年的王封礦,俗稱“西大井”。百年王封是中國近代煤炭工業的“活化石”,是焦作工業發展的見證者,是焦作煤礦進入大工業時代的標志。該文旅園區是在焦作市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建設“精致城市、品質焦作”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王封煤礦百年工業遺存,傳承“特別能戰斗”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實施的轉型發展項目。項目占地面積約500畝,分為五大功能組團,分別為:“焦作煤礦工人大罷工紀念館”核心紅色旅游區、特色商業街組團、文創組團、文化創意工坊組團和企業管理辦公組團。
下午,“市民觀察團”成員來到位于市人民路附近的焦作金谷軒絞胎瓷博物館。在這里,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柴戰柱向“市民觀察團”介紹,絞胎瓷已成為焦作響亮的文化名片,成為河南省很多外事活動中頗受歡迎的禮物。前不久,在上海開幕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河南展區以“三大件”——鈞瓷、絞胎瓷和陜州剪紙為代表驚艷亮相。隨后,“市民觀察團”成員一邊參觀,一邊就絞胎瓷的發展前景與柴戰柱溝通交流,并提出建議。
隨行的市文旅局同志介紹,焦作社會資源旅游訪問點建設,是創新文旅產品,豐富文旅業態,增加文旅有效供給,助推全域旅游示范市創建,推動全市文旅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并已列入焦作市文旅產業轉型發展十大創新提升工程、“留客住焦”提升行動等。
一天時間內,“市民觀察團”還走訪了位于山陽區上馬村的盧亮溝智能共享戶外出發營及焦作市博物館,傾聽各負責人對各自訪問點建設的介紹,分別就各訪問點的工作給出了建議,稱贊焦作市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工作是一大亮點。
“社會資源旅游訪問點建起來后,建議通過多種活動,利用各種節日和重要節點拉動人氣。”“市民觀察團”成員陳興義說。
“一天的活動,看到各訪問點各具特色,很是震撼!‘西大井1919文旅園區’將成為焦作全域旅游重要地標性景區,絞胎瓷和山陽刺繡通過幾十年的辛苦打造,已經揚名國內外。”董世坤說。
“市民觀察團”成員張杰建議:“建立訪問點只是工作的第一步,希望多提倡焦作人游焦作,讓這些訪問點都熱鬧起來。”
“焦作文化元素多,值得好好挖掘。要堅定文化自信,讓軟實力真正變成發展的硬實力。”“市民觀察團”成員高香竹表示。 (記者 馬允安 史文生 王龍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