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縣天賜蔬菜種植合作社,在市農林科學研究院指導下,成立了黨支部,以黨建促發展,成果豐碩。近兩年,該合作社投資850萬元引進了育苗設備、烘干設備及恒溫冷庫,所育辣椒苗可為約333公頃辣椒基地提供種苗,目前已具備新品種培育、自動化育苗、專業化技術服務、保護價回收和加工能力,帶動300多戶貧困群眾、殘疾人增收致富,成了我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優秀示范基地、產業扶貧樣板和“三產融合”典范。該合作社的發展壯大是該院黨建、業務實現深度融合“雙提升”,實現科技服務高質量的一個縮影,也是該院創新黨建工作的成果之一。
去年以來,該院把創新黨建工作、打造黨建品牌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創新實施“12345黨建工作法”“3328全面發展工程”,打造“農科先鋒”黨建品牌,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1”就是用成績叫響“1個品牌”即“
該院把叫響“農科先鋒”作為黨建品牌強力打造,取得了豐碩成果:榮獲省級文明單位、全市科技創新先進單位稱號;成功選育3個國審、省審新品種;參加全市“學徐州揚州、促轉型發展”辯論賽、歌詠比賽,均榮獲市直單位二等獎;1人榮獲“焦作市三八紅旗手”,1人獲市直機關工委《我的祖國》征文一等獎,1人“學習強國”成績受到全市通報表揚,1人獲“學習強國”答題挑戰賽二等獎,“農科先鋒”黨建品牌更加響亮。
“2”就是做實“2個強化”促科研創新結碩果
該院把強化深度融合、黨建延伸作為重要抓手,探索黨建與業務、黨支部與部門深度融合,促進黨建、業務深度融合“雙提升”。在主題教育中,該院黨委班子深入調查研究,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突出問題,開辟科研創新新戰場,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生產力。
園區建設多點開花結果。該院與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開展“院區”戰略合作,簽訂《合作共建焦作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框架協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增綠,打造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發展樣板。主持建設的焦作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通過國家科技部驗收,相關成績居全省農科系統先進行列。指導建設的鑫合、天賜、匯花、晟鑫等10個基地,被評為全市優秀示范基地,增強了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的帶動力。
“四優四化”推動轉型升級。該院主動調方向、轉重點,破解農業發展瓶頸問題,選育的花生新品種“焦花1號”、小麥新品種“吉興653”,通過國家審定;果桑新品種“紫魅1號”,通過省審定;大蒜新品系“焦蒜1號”,高產示范基地每公頃平均純收入102315元,創全市新高;“四優四化”優質小麥示范基地平均單位產量居全省領先水平,優質中藥材示范基地,平均增產15%,每公頃平均增收45000元以上,形成焦作特色新優勢。
“四大模式”催生高效農業。該院重點示范推廣了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四種模式,它們分別是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為主的模式,以不犧牲糧食為代價的模式,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為主的模式,以“種養加”一體化為主的模式。建立了30個示范基地,引進推廣國內外新品種、設施農業、“三種三收”、立體種養等先進集成技術,形成焦作現代高效特色農業新模式。
綠色發展提升農業品質。該院加入國際中醫農業聯盟,在全省率先啟動中醫農業,主持完成的《中醫農業集成技術研究與應用》獲市政府發展研究成果獎。在溫縣、博愛縣、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重點開展了“四大懷藥”、蔬菜、水果試驗示范,探索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走出農業提質新路徑,形成了焦作特色新產業。
“3”就是壓實“3個責任”推進黨建高質量
聚焦主責主業,以全面從嚴治黨為主線、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壓實黨建、黨風廉政建設、意識形態工作“3個責任”。
該院黨委書記切實履行黨委“第一責任人”責任,規范黨委會、黨政聯席會、民主集中制等制度執行,發揮黨委在“三重一大”決策中的政治領導核心作用,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嚴格落實黨支部和黨員教育管理“兩個條例”,規范完成黨支部換屆,配強黨支部班子,簽訂黨支部書記目標責任書,強化組織運行保障,使黨建責任制落地生根。
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打造忠誠干凈擔當隊伍。該院建立領導干部廉政檔案,認真落實黨紀處分和黨內監督“兩個條例”等黨內法規。召開“以案促改”工作會,開展廉政提醒談話,組織典型案例學習,推進“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態化。
筑牢黨員思想防線,守好意識形態主陣地。該院投資24.78萬元,建設黨員活動陣地,安裝宣傳展板,鞏固壯大意識形態宣傳陣地。報送的20篇信息被市委主題教育簡報和市直機關工委采用。建立了網絡文明傳播隊伍,通過網絡平臺弘揚主旋律,宣傳正能量。
“4”就是以“四個提升”推進工作創一流
擴大黨建工作對業務工作的引領效應,提升黨建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水平,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持續增強,文明單位創建、助力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工作再上新臺階。
圍繞“黨建帶創建、創建促黨建”,該院強化黨建引領作用,積極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開展社區、路段志愿服務活動77次,1287人次參加活動。投資10萬余元,改造西所家屬院;投資7萬元改造新華1號院,獲市直幫扶老舊樓院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該院組織青年黨員成立鄉村振興科技服務團,出臺全市科技幫扶意見,服務全市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積極支持市直25個部門所聯系的貧困村、幫扶村。在溫縣招賢鄉中辛村示范推廣大蒜新品種、麥椒立體高效種植。在溫縣武德鎮亢村建立中醫農業集成技術示范基地。在修武縣云臺山鎮兵盤村指導櫻桃種植和葡萄種植。在幫扶村武陟縣大虹橋鄉韓張村開展科技幫扶、組織幫扶,依托主題黨日活動,幫扶建設26座“陽光玫瑰”葡萄大棚,指導村民探索葡萄大棚立體種植“小吊瓜”模式,促進增收。
該院把開展黨建活動作為增強黨建工作影響力的重要抓手,通過開展主題教育培訓班、忠誠教育、紅色教育、演講比賽、知識測試等黨建活動,凝聚合力、激發活力。堅持在實踐中鍛煉隊伍,在急難險重中錘煉黨員,30余名黨員干部奔赴社區防疫一線,圓滿完成疫情防控任務。
“5”就是落實“五個清單”營造好環境
該院推行基本清單、特色清單、激勵清單、負面清單、考核清單“五張清單”,用好考核“指揮棒”。將黨建目標納入部門目標責任書,改進考核,兌現獎懲,形成了干事創業的好環境,推動了全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