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臭水溝”,今日“母親河”。大沙河的華麗蝶變,正是焦作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焦作市堅持高效利用水資源、系統修復水生態、綜合治理水環境、科學防治水災害“四水同治”,大沙河生態治理、南水北調城區段綠化帶工程、城區河道生態修復工程……一系列城市水生態建設點睛之作,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生態支撐。
變化來自哪里?“四水同治”!
如何強力實施?頂層設計、高位推進!市委書記王小平,市委副書記、市長徐衣顯多次一線調研,協調解決重大問題,推動工作快速落實。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市水利部門以“說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難也不變”的決心和干勁,堅決打好這場焦作水利建設和城市發展史上的宏大戰役。
三年規劃,總投資278.94億元的八大類64個項目,按時間節點有序推進。2019年以來,全市累計實施“四水同治”項目62個,完成投資83.65億元;全市黃河水、沁河水、丹河水、丹江水利用率進一步提高,市民飲用丹江水的覆蓋面和河湖生態景觀水面不斷擴大;節水型社會和節水型城市建設工作快速推進,水資源節約利用率不斷提高;河湖生態治理力度持續加大,河長制工作深入推進,城區黑臭水體現象基本消除,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實施了一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防洪排澇體系日趨完善,防災減災能力不斷提升。
非常之舉,非凡之作。全域開花的“四水同治”結出豐碩之果,一批高標準打造的精品工程為“精致城市、品質焦作”增添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今年4月24日,王小平調研大沙河時要求,以“城市會客廳”的理念打造濱河景觀帶,以“自然修復”的理念打造生態涵養區,以“主題文化”的理念提升文化品位,以“生物多樣性”的理念豐富生態群落,以“公園城市”的理念打造發展高地,以“工匠精神”的理念打造精品公園,真正把大沙河打造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承接地、城市轉型發展的新引擎、未來焦作發展的中心軸。秉承這一理念,一系列提質工程正在完善,“城市會客廳”氣質將更加迷人。 南水北調城區段綠化帶工程6個節點公園向市民開放,南水北調紀念館、南水北調第一樓全面開工;城區河道生態修復工程已完成4條河道開挖和景觀綠化建設,工程建成后將防洪標準提高至50年一遇,滿足城市防洪排澇需要;通過全面推行“河長制”、農村安全飲水等多點發力,河湖清“四亂”排查整治有力推進……
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付希強表示,市水利局將以“學湖州晉江、促高質量發展”主題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聚焦影響“四水同治”重大工程推進中存在的土地、融資、征遷等突出問題,沉下去、擺進來,出主意、想辦法,加快破解關鍵瓶頸,以更嚴更實的作風、克難攻堅的勇氣全力完成今年“四水同治”的建設任務,為打造“精致城市、品質焦作”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