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一家6口人,除了倆小孩,剩下基本上都是‘廢人’。幾年前,你要說俺家能脫貧,我自己都不信!”打開話匣子之后,今年65歲的陳二現講起自己的致富過程,滿臉笑容。陳二現是溫縣黃河街道下石井村人,他和老伴都患有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他的兒子和兒媳都有智力殘疾,兒媳還是啞巴。這也是陳二現口中的4個“廢人”。能干活掙錢的人少,需要花錢的地方多,陳二現家生活一度困難,2016年,他家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從2018年開始,在幫扶干部和村里的幫助下,陳二現靠著自己的努力奮斗和黨的好政策,不但把自家日子過紅火了,還給周邊村民帶來了掙錢機會。
2018年,陳二現一下子承包了村里的22個蔬菜大棚,他種了2棚西瓜、2棚羊角蜜、2棚茄子、6棚尖椒、剩下10個大棚他在駐村幫扶隊的指導下種的是時令青菜,刨去雇人成本和各種經營投入,那一年,他收入10多萬元。2019年,陳二現經營的大棚達到了37個,收入更多了。“我記得,我種的有一茬花菜,上市的時候正趕上價錢高,最高的一公斤賣到了6.2元,光這一茬,我就得到近30萬元的收入!”陳二現說,“要不是有貧困戶家庭蔬菜種植扶貧項目,我還靠種那幾畝地,把人累死也過不好。”
助力陳二現致富的,還有黨員干部的幫扶。陳二現說,自己經營蔬菜大棚期間,國家電網溫縣供電公司駐下石井村工作隊在農忙時幫他聯系招聘勞動力,收獲時幫他聯系銷路,比他自己都上心;街道辦事處幫扶人員還替他擔保幫他申請政府貼息貸款,解決了他前期遇到的“沒本錢”難題。
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國家電網溫縣供電公司搶修人員需要正常上班保障電力安全,為了表達對駐村工作隊的感謝,陳二現通過駐村第一書記陳睿向搶修人員捐贈了約750公斤包菜。
因為經營蔬菜大棚需要大量勞動力,在陳二現走上致富路的同時,他也給下石井、北冶村、麻峪村村民提供了一大批就業崗位。據介紹,平常陳二現需要雇傭四五個人幫他打理大棚,趕上忙時,他得雇傭30多人干活,而陳二現開工錢的標準是夏天一個人一天70元,冬天60元。“像北冶村的李挖斗,他干活踏實,我去年一年開給他的工錢就超過1萬元。”陳二現說。
今年,考慮到自己身體不太好,年紀也越來越大,陳二現不再承包蔬菜大棚了,但他也有新的收入來源。他靠著承包蔬菜大棚掙的錢購買了拖拉機和播種機等農業機械,今年他開始開著拖拉機為附近村民提供農業生產服務,到現在已經掙了1萬多元。“秋季再干一季,光開拖拉機搞服務,今年收入2萬元有保障。”陳二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