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加強政風行風建設,推進“轉變作風抓落實、優化環境促發展”活動常態長效,切實解決群眾反映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市轉優辦于5月11日開設了《作風建設熱線》欄目。截至目前,欄目組已安排36家單位走進直播間與聽眾交流;收到聽眾熱線電話及微信留言近300條,并對所有問題進行了回復。
立足中心,打造平臺。《作風建設熱線》欄目立足媒體職責、服務中心工作,堅持問題導向、解答群眾關切,傾聽百姓呼聲、聚焦民生熱點,受理舉報投訴、回復辦理結果,讓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暴露在陽光之下,給作風建設、環境優化搭建提升平臺。節目開播后,各單位領導十分重視,市轉優辦領導多次過問,并協調安排相關部門負責人走進直播間,與群眾交流,回應群眾關切問題。市商務局、市園林綠化中心、國網供電公司等單位一把手參與節目,回答聽眾的咨詢和問題,現場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同時,市轉優辦還通過《作風建設熱線》,收到社會各界聽眾反映的大量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決,受到群眾稱贊。
緊盯難點,打通堵點。在市轉優辦的高度重視下,經過《作風建設熱線》欄目組的艱辛努力,如今,該節目家喻戶曉,成為廣大群眾反映心聲、反映問題,與有關部門溝通的橋梁、聯系的紐帶,一大批民生問題得以順利解決。針對群眾反映的塔南路小學門前道路坑洼不平影響交通安全的問題,欄目組及時和市轉優辦結合,并與山陽區城管部門進行對接,敦促有關部門立即對路面進行了修補。針對政二街人民路至豐收路段道路中央雙黃實線設置不合理的問題,我市媒體多次予以報道,但歷時一個多月沒有解決。欄目組將此問題反饋給解放區紀委監委后,區紀委監委第一時間與區城管局結合,僅一天時間,就把該路段沿路小區門口的雙黃實線變為虛線,解決了小區群眾“出門左轉就違章”的難題。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32路區間公交車在疫情發生后,只到達鳳凰小區,且在復工、復學之后沒有再次開通到達終點耐一站,造成耐一附近的居民出行不便問題,欄目組負責人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協調,使32路區間公交車在短時間內恢復通車。
回應關切,落地見效。走進《作風建設熱線》直播間,讓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上線現場回應群眾關切,當場拍板解決問題,是該欄目實施監督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群眾對此拍手稱快。針對群眾反映的龍源湖公園沒有根據季節變化對公廁開放時間進行合理調整,影響入園群眾如廁的問題,欄目組安排市園林綠化中心領導在《作風建設熱線》節目中接受聽眾反映,在節目結束之后立即組織相關科室和二級機構召開會議,根據聽眾意見,對非全天24小時開放公廁做到隨季節變化而調整了開門時間,并承諾開放到位、保潔到位。通過這個問題,市園林綠化中心還將問題延伸,舉一反三,隨季節變化及時調整了龍源湖公園內綠地園燈早晚亮燈時間,做到夜間熄燈時間與公廁關門時間同步;并調整了機械清掃時間,做到不在市民鍛煉、娛樂高峰期出動清掃車,給市民娛樂、鍛煉創造良好環境。
作風轉變,環境優化。《作風建設熱線》雖然開播時間短,但對各級各部門和廣大領導干部的作風轉變起到了很大促進作用,為推進“轉變作風抓落實、優化環境促發展”活動常態長效夯實了堅實的基礎。近段時間以來,在我市如火如荼開展的“四城聯創”活動中,廣大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和引領示范作用,為“四城聯創”活動深入開展注入了強大動力。針對群眾對一些小區的道路、周邊環境提出的一些問題,《作風建設熱線》欄目組及時和有關街道、社區聯系促進了問題盡快解決。
“《作風建設熱線》是市轉優辦在焦作新聞綜合廣播設置的欄目。節目開播以來,對‘轉變作風抓落實、優化環境促發展’工作起到了平臺發布、輿論監督和橋梁作用。下一步,要繼續完善好、運行好,真正成為轉作風、惠民生、促發展的監督平臺。”市轉優辦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