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防貧保險真是‘及時雨’,讓俺看到了繼續生活下去的希望……”昨日,中站區府城街道小尚村村民張銀枝動情地向記者說了這番話。
今年67歲的張銀枝一家3口人,和兒子、孫女一起生活。兒子趙大江一直是家里的頂梁柱,外出務工每個月收入3000多元。
今年2月26日,因為疫情沒有外出打工在家休息的趙大江突然感覺心臟不舒服,之后出現了腦溢血。經過治療,趙大江喪失了語言功能,偏癱臥床,需要人照顧。趙大江住院期間各項費用花了14萬余元,經過城鎮居民醫保及大病補充保險的報銷,自費部分近6萬元,不僅用光了家里的積蓄,還向親戚們借了一部分錢。
張銀枝每日以淚洗面。更糟糕的是,她的兒子接下來還要再次進行手術,費用大約5萬元;孫女的學費還沒有著落。
“咱區里扶貧辦給人均年收入降至5000元以下的普通農戶家庭辦了防貧保險,你可以申請賠付。”正在張銀枝無助時,入戶走訪的扶貧干部給她帶來了好消息。
立足“未貧先防”“扶防結合”的宗旨,今年年初以來,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與保險公司緊密溝通,在全市有脫貧攻堅任務的縣(市)區探索推行防貧保險,將邊緣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非兜底線戶(含脫貧監測戶)確定為投保對象,保障期限為1年。同時,按照2019年全市新識別貧困人口數量放大15倍進行框定,將2020年年內可能因病、因災、因學等原因導致人均年收入降至5000元以下的普通農戶也列入保障范圍。
4月11日,中站區扶貧辦與太平洋財險焦作中心支公司簽訂防貧保險協議。根據協議,張銀枝家的情況符合防貧保險的保障范圍,太平洋財險焦作中心支公司在接到張銀枝的賠付申請后,第一時間入戶查勘,積極理賠。8月6日,張銀枝收到了9378.1元賠付金。
對張銀枝家來說,“防貧保”的作用不止于此。她兒子下一步手術時,合規住院費用可繼續申請賠付;她孫女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后,學費、住宿費超過8000元的部分,還能獲得最高1萬元的賠付。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重脫貧更要未貧先防。我市全面實施保險扶貧工作,在困難群眾未貧將貧時拉一把、托好底,送去“及時雨”。目前,全市防貧保險已賠付3單,還有2單正在理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