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色家書緬懷革命先烈
清明的春色十分濃郁,清明的內涵十分豐富。太行山下,沁水河畔,大地上雜花生樹,綠草油油。陵園地下長眠著先烈的英靈,為了掙脫鐐銬和枷鎖,浴血在民族獨立解放的道路上,犧牲在黎明和黑夜搏斗之間。生命之花凋零,書寫的字行不朽。
清明時節,翻開烈士家書,緬懷和追思在心中浮現,郭舜仁的信仰,楊介人的理想,馬紹孔的牽掛......一代人的追求和堅強。
郭舜仁遺書
郭舜仁,1909年出生,沁陽市西紫陵鎮人。1927年初參加革命,1933年被捕,同年,他和任建樟同時被國民黨判處死刑。臨行(刑)前,郭舜仁寫下遺書。
“今日是孩兒與人間離別的一日,在我未離別的一剎那,我很沉痛地告訴你們,同時我高興的(地)告訴你們。為何沉痛的(地)告訴呢!因為父母自生兒以來撫養成人,為兒未曾報效于二親。我高興地告訴呢?因為兒能與觸目皆惡的社會離別了,因兒不怨(愿)在人間茍生了。我今日之死請父母絕不要替我悲傷,替我難過。不說了,人家催呢,停筆。”生死之際,越平靜信仰越深,令人淚目。
楊介人家書(復印件)
該家信復印件為楊介人1920年在法國勤工儉學時寫的家信,1982年4月崇義鎮楊介人之子楊殿立將其捐獻給國家,原件保存在河南省博物院,此為復印件,1985年4月收入沁陽市博物館館藏。信中寫到“母親大人,兒來法國漂洋過海,作工,求學。不但是為家,而更是為國,您的兒子在外國親眼看見洋人帶著大炮、洋槍,到咱中國去了。您的兒子,要大大的與洋人作個對頭。” 楊介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躍然紙上!“母親,您的兒媳婦,上學讀書,這是應該的。女人們不讀書不識字就是睜眼瞎子。是很可憐的。”字里行間流露出他強烈反對男女不平等的封建制度!
馬紹孔照片
馬紹孔(1930——1952),回族,沁陽自治街人,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淮海戰役中獲青年特等英雄稱號。他被選為15軍青年代表參加北平的全國青年第一次代表大會,受到毛主席的接見,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撤出大水洞戰斗中不幸中彈犧牲,年僅22歲。一九八六年三月十八日馬紹孔烈士的弟弟馬紹元將其兄的遺物全部捐獻給國家,收入博物館館藏。
馬紹孔在北平時寫給他母親的信
這封信,字里行間都充滿他對中國共產黨和革命事業的一片赤熱之情,顯示出了他對革命工作堅定不移、徹底將革命進行到底的雄心壯志。
民國時期馬紹孔的家書
內容是介紹自己所在部隊轉戰西南各省,戰斗雖艱苦,內心卻無比榮耀。以及自己在北京出席英模會的情況。
解放戰爭時期馬紹孔寫給伯母的家書
這封家書反映出馬紹孔渴求學文化的崇高行為,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和教育價值 。
抗美援朝時期馬紹孔寫給伯母的家書
這封信字里行間透露出為保衛國家和平,不怕犧牲的革命決心。
解放戰爭時期馬紹孔家書
此封家書主要是馬紹孔在外關心掛念其母親的身體健康。
-----------------------------------------------------------------------------------------------------------------------------------------
中 原 新 聞 網 (焦作運營中心) 新聞熱線:15903638356 商務合作:13373918983 投稿郵箱:400459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