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以前村集體沒有錢,群眾的實際問題解決不了,村干部們干事沒人跟,現在有了集體收入,我們開展工作也有了底氣。”近日,在談到村集體經濟與未來規劃時,小莊村黨支部書記王建軍信心滿滿。
今年以來,博愛縣磨頭鎮把發展村集體經濟作為鄉村振興的發力點,成立磨頭鎮現代農業片區黨委,下轄獅口、南十字、關王廟、閃拐四個村,輻射小莊、北十字等周邊村共謀發展,抱團發展,激活村集體經濟這“一池春水”。
盤活資產,用好用活“閑資源”。片區黨委組織各村統一調配農機,在集體建設用地上興建倉儲設施等,配套完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通過盤活資源,撬動、釋放閑置“三資”,喚醒“沉睡”資源,既增加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又解決了產業發展的設施短板。
“這邊粒兒大的玉米穗都是我們集體今年種的,畝產達到了1300斤!”片區黨委委員、南十字村黨支部書記劉偉杰臉上掩不住豐收的喜悅,“這里原來是一座閑置的院子,在片區黨委的統一領導下,我們把這盤活成了現在的糧食倉儲區,緊接著又動員片區內的黨員們自己動手制作玉米晾曬籠,單此一項,就為村里節省了3萬元資金。”
深挖特色,做大做強“農產業”。磨頭鎮堅持推動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提出“兩加四融三統一”的建設理念,通過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特色種植+休閑農業,打造南十字蔬菜、獅口陽光玫瑰葡萄等特色品牌,產值已超100萬元。
片區黨委創新“1+4”議事模式,即片區黨委+種植戶、銷售代表、技術員、職業經理人。大家共同探討分析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解決方法和扶持政策,重點打造種植產業聯盟,推動特色種植和糧食種植從分散經營向兵團作戰的戰略轉移。獅口村采用周口市經銷商李偉提出的借鑒浙江“親子采摘”活動的建議,開展“葡萄園里親子游”活動,將“親青課堂”也搬到了葡萄園,既帶動了觀光農業發展,也解決了葡萄銷售問題,同時開拓了北京、西安市場。
片區聯動,實現共治共享新模式。“我們的黨建示范片區不是簡單的支部+支部,而是建設一種共治共享模式。”磨頭鎮現代農業片區黨委書記張衛東介紹,“在片區黨委的牽頭下,我們將獅口村在‘五星’支部創建過程中的‘支部引領、黨群共創’、南十字村的‘黨員帶頭、網格發力’等模式在四個村中推廣,將片區黨建工作、特色產業、社會治理、文化建設等重點實施項目統籌融合,組織共建、資源共享、黨員共管、難題共解,實現黨建示范片區‘整片進位’的目標。”
今后,磨頭鎮將繼續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興農、富農的有效途徑,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自身“造血”功能,探索村集體規模化經營土地新形式,努力繪就美麗鄉村新圖景。(張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