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焦作市北部太行山深山區的金錢豹,行蹤詭秘,難得一見。如今,它們上“直播”了——它們穿行在密林中的畫面,首次實時傳輸到監測人員手機上。
11月28日,焦作市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副主任拿出手機,打開“智慧太行”APP,如同揭開了保護區的神秘面紗:在“實時監測”頁面,風吹草動,落葉紛紛,小松鼠在林間奔跑;在“紅外監測”頁面,抓拍到金錢豹、太行獼猴、紅腹錦雞等野生動物的圖片和視頻清晰可見;在“數據分析”頁面,月拍攝總次數分析、野生動物月出沒分析等曲線圖,直觀反映野生動物出沒規律,讓人一目了然。
“近兩個月來,我們30多次實時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它們‘出境’時間從數秒到幾十秒不等。”他打開一個視頻,密林中的一只金錢豹毛發油亮,身材健碩,表明處于食物鏈頂端的它們生存良好,附近野生動物資源豐富。
據統計,該中心實時監測到金錢豹、太行獼猴、豹貓等20多種珍稀野生動物,共拍攝到2000多張(段)有效的野生動物保護照片和視頻。
在幾十公里外,設置在太行山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110多臺智能紅外相機正在工作中,手機上“智慧太行”APP的數據由此而來。
東西全長60公里,南北寬10余公里,總面積17215公頃的焦作市太行山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生物多樣性的資源庫、是生態建設的核心載體,在維護焦作市生態安全中居于重要地位。推進保護區的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強化監測是基礎、是支撐。
過去,不論是物種監測,還是環境監測,全靠技術人員跋山涉水、人工操作,不但效率低,還險象環生。“定期進山取相機內存卡、換電池,爬懸崖、穿荊棘是家常便飯。從海量的信息中一張一張人工甄別有效的圖片和視頻,讓人眼花繚亂。”該中心主任馮寶春說。
今年年初以來,焦作市林業部門在市委、市政府及省林業局的領導和支持下,以生物多樣性保護為統領,以智慧化保護區建設為抓手,利用大數據、GIS、物聯網、云計算、AI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構建“天地空一體化”監測系統,結束了長期以來靠“徒步丈量”的監測歷史,為全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和維護生態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領先河南,叫響全國。”中國林科院林業研究所研究員張勁松高度評價我市智慧保護區建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