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近來,共青團溫縣縣委緊抓縣域共青團改革契機,堅決破解鄉鎮(街道)團(工)委工作力量薄弱、工作渙散難題,以深化村(社區)團組織建設為重點,不斷夯實農村共青團的組織基礎,進一步提升團組織的組織力、引領力、服務力和貢獻度。
搭好組織框架 增強團組織工作力量
優化鄉鎮團的領導班子建設。建立縣、鄉(鎮、街道)聯動的團委委員更新調整機制,把最優秀、最擔當、最善于聯系青年的團員青年篩選出來進行推薦。2023年選拔11名大學生兼任鄉鎮(街道)團(工)委副書記,有效充實鄉鎮街道團委。溫縣11個鄉鎮(街道)團(工)委共配備委員66名、副書記22名、書記11名,本科以上學歷達100%,平均年齡29歲,團委書記、副書記中,本科以上學歷占100%,當選書記最小的25歲。
加強村級團干隊伍建設。建立村團組織與村“兩委”定期集中換屆機制,對266個村(社區)的團組織負責人進行摸底排查,對存在年齡過大、名不副實等現象的,要求及時進行調整,將優秀的選調生、青年致富帶頭人、農村合作社組織負責人等吸納到村(社區)團組織班子中來。
助力鄉村振興 提升團組織服務水平
打造青年志愿服務隊伍。指導各鄉鎮(街道)成立“鄉村振興”“應急救援”“文體宣傳”“理論宣講”青年突擊隊等多支志愿服務隊伍,開展疫情防控、清潔鄉村、防溺水、防汛救災等志愿服務活動125場,服務群眾4700多人次。持續開展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累計為鄉鎮(街道)提供實踐崗位120個,報到400人。
深化基層青年人才培養。舉辦“鄉村振興青年先鋒”分享會、鄉村振興“領頭雁”、青年創業沙龍到基層等活動,累計培訓團干部、創業青年800人次。同時,進一步整合電商等資源,加大宣傳力度,助力農產品銷售。在鄉鎮建立11個青年創業服務站,每個鄉鎮服務聯系不少于10家企業,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打造活動陣地 強化團組織工作保障
加強村級平臺建設。以黨建為引領,建設青年之家、團代表聯絡站等服務陣地,構建聯系和服務農村青年的綜合平臺。目前全縣各鄉鎮(街道)實現青年之家建設全覆蓋,建成團代表聯絡站1個,村級團校1所。
探索線上平臺建設。依托現有村(社區)實體團支部,建立云上團支部。通過微信塔群,逐步覆蓋傳統團組織以外的農村團員青年,進而聯系、服務、影響和動員引導,探索實現“建立云端團支部,聯系服務網上青年”的新型團建模式。
通過改革,溫縣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進一步夯實、工作手臂得到進一步延伸、團干部的活力進一步激發。今后,團縣委將繼續深化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著力提升團的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和大局貢獻度,把各級團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充滿活力。(朱瑜/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