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躍軍 通訊員 許蓓蓓
八大類商品消費“四升三降一平”
據(jù)介紹,因2月為農(nóng)歷新年,鮮菜、鮮果價格上漲,進入3月鮮菜價格小幅下跌,總指數(shù)回落。第二季度鮮果價格逐步走向頂峰,4月份達到峰值。第三季度鮮果供應(yīng)量增加促使價格回落,但豬肉價格上漲。11月份,豬肉價格繼續(xù)小幅上漲,雞蛋、鮮果價格下降。
八大類商品和服務(wù)價格“四升三降一平”。在八大類商品和服務(wù)價格中,食品煙酒類價格、其他用品和服務(wù)類價格、生活用品及服務(wù)類價格、醫(yī)療保健類價格分別累計上漲7.5%、6.2%、4.4%和2.2%;居住類價格、交通通信類價格、衣著類價格分別下降0.4%、0.9%和1.5%;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與上年持平。
食品價格成CPI上漲主要動力
今年以來,豬肉、牛羊肉價格上漲,市民直呼“吃不起”。
1至11月份,食品類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8.8%,影響總指數(shù)上漲2.5個百分點。食品類中價格漲幅最大的為畜肉類,上漲37%,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1.43個百分點;價格降幅最大的為水產(chǎn)品,下降4.9%。今年1至11月畜肉類價格漲勢強勁,同比上漲37%,影響CPI上漲約1.43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上漲49.9%、牛肉價格上漲18%、羊肉價格上漲17.3%。
畜肉類價格上漲主要原因是,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爆發(fā),部分市民以牛羊肉等作為豬肉的替代品,導致牛羊肉需求量增加,致使牛羊肉價格上漲。3月份后,市民因豬瘟疫情產(chǎn)生的恐慌心理逐漸消退,對豬肉的需求量漸復常態(tài),但前期生豬養(yǎng)殖量大幅減少,從而拉動畜肉價格整體走高。
鮮果價格高,非食品類價格平穩(wěn)
前三季度,濟源水果價格持續(xù)高位運行,鮮瓜果價格累計漲幅達43%。進入10月份,蘋果和梨新果上市后,水果價格下降,對CPI指數(shù)累計影響逐步減弱。1至11月份,鮮瓜果價格累計同比漲幅31.5%。
相對于鮮果類價格高位運行,菜類價格穩(wěn)中有降。1至11月份,濟源菜類價格累計同比下降0.2%。尤其是應(yīng)季蔬菜上市量大,如大白菜、卷心菜、菠菜、油菜等鮮菜價格整體低于去年同期。
非食品類價格走勢較為平穩(wěn),累計上漲0.4%,影響總指數(shù)上升0.27個百分點。人們出行成本略有下降。與上年同期相比,汽、柴油價格分別下降6.7%和7.2%。1至11月份交通價格下降0.7%,下拉總指數(shù)0.05個百分點。醫(yī)療保健價格上漲拉動CPI上行。1至11月,醫(yī)療保健價格同比上漲2.2%,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2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