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明亮對紅腹錦雞標本進行維護
制作好的鳥類標本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這兩句從小熟讀的詩句道盡了春天里草長鶯飛的美好景象。近些年來,隨著濟源生態環境的逐漸改善,黑鸛、紅腹錦雞、紅角鸮……這些往常只在深山老林中出現的珍稀鳥類,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身邊,與人類比鄰而居。不少市民無意間都會與這些珍貴的“精靈”打上照面。
4月21日至4月27日,是濟源第39屆愛鳥周。近日,記者采訪了鳥類標本制作專家、民間攝影師等人,一起來聽聽他們背后的愛鳥護鳥故事。
濟源境內有鳥類206種,占到全省鳥類總數的68%
近年來,生態環境逐漸向好,愛鳥護鳥觀念深入人心
根據全省規定,每年的愛鳥周為4月21日至27日,今年的愛鳥周主題是“愛鳥新時代,共建好生態”。截至今年,濟源已連續開展了39屆聲勢浩大的“愛鳥周”活動,有力地提高了廣大群眾的保護意識,在全市形成了愛鳥護鳥的新熱潮。
除了市民愛鳥護鳥觀念逐年提高外,生態環境的改善和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使得濟源境內鳥類的種群和數量有了明顯增加,給鳥類營造出了良好的棲息環境。數據是最有利的見證者,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濟源境內有鳥類206種,為河南省鳥類總數的68%,其中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鳥類有白鸛、黑鸛、金雕、大鴇等39種。生態環境美了,野生鳥類也就多了,讓人感到欣喜的是,在2019年當中,濟源救助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冠鵑隼與松雀鷹,均是濟源歷史上首次發現。
保護鳥類,其實大家也可以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濟源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科工作人員提醒廣大市民,在野外發現鳥類時,不要打擾到它們的正常生活,在拍攝鳥類的時候,要關閉閃光燈,以免對其造成驚嚇。“在野外如果發現受傷的鳥類,首先應該仔細觀察周邊是否還有其他野生動物,然后再查看身體狀況,不要盲目進行救助,以防其傷勢加重,遭到它們的自衛攻擊。”此外,要及時和野生動物救助中心進行聯系,切記不要把野生動物私自帶回家中飼養,這屬于違法行為。
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標本制作人范明亮:
將鳥類的生命換一種方式延續
在濟源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內,有一個頗為“神秘”的房間,里面有五彩繽紛的紅腹錦雞、威風凜凜的金雕、憨態可掬的貓頭鷹……雖然各個都栩栩如生,但是它們仿佛被定了格,一動也不動。這個房間名叫標本館,里面珍藏的野生動物均為標本,雖說這里是一個“無聲的世界”,可幾乎每一件標本都與一個人分不開,這個人就是范明亮。
范明亮是濟源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工作人員,除了參與日常救助野生動物外,他也是該中心的標本制作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將動物的死體制作成標本,這一過程也是將動物的生命進行另一種方式的延續。“我制作標本已經有10余年了,一開始,主要跟著省里的專家進行學習,自己也喜歡鉆研。”范明亮告訴記者,制作標本看似簡單,但其實是一個頗為復雜精密的工作,“可以說得花上繡花的功夫,一點也不能出錯。”
目前,該中心標本館的標本共有植物、昆蟲、動物三大種類,約有3800余件,而每一件標本都得經過登記、防腐、支架制作與填充、整形四個階段。“拿前段時間制作的一個紅腹錦雞標本舉例,全部制作過程就得花上一周的時間。”范明亮介紹,因為鳥類標本羽毛比較多,又是其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在制作時,解剖、縫合的每個階段都得一絲不茍,一旦出錯,制作出來的標本就會失真。
由于范明亮經常參與濟源野生動物的救助,所以對濟源常見的鳥類比較熟悉。“基本上濟源常見的鳥類,我都救助過、打過交道。每當在制作標本的時候,想象它們在天空翱翔的樣子,我心里就很難過。”范明亮告訴記者,每一件標本都是由在野外救助過程中發現已經自然死亡的鳥類死體制作而成,為求逼真,他在制作標本時,會盡全力還原出這些鳥兒在大自然里最真實的狀態。
每一件標本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為了讓這些標本發揮出最大的價值,每年救護中心都會舉辦各種野生動物科普宣傳活動,吸引中小學生、市民參觀學習,通過一件件活靈活現的標本激發青少年熱愛家鄉、關愛動物、保護生態的意識。
攝影師盧國玉:
用鏡頭定格濟源珍稀鳥類的身影
想要將野外生活的鳥類定格到鏡頭當中,這并不僅僅是按下相機快門那么簡單。
對于攝影師盧國玉來說,在跟蹤拍攝野外鳥類的過程中,早出晚歸已經是常態,甚至進濕地、鉆林子也是常有的事。“野外生存的鳥類警覺性非常高,一旦有人靠近,就會迅速飛離,甚至有的時候一天下來,也拍不到一張心儀的好照片,可以說,拍攝鳥類照片的難度比較大。”拍攝鳥類這么多年,盧國玉早已經有了自己的經驗竅門,甚至對一些鳥類的習性都了熟于心。
天鵝這些年是濟源的常客,在每年的天鵝遷徙季節,盧國玉都會早早出發,驅車到曲陽湖等地進行拍攝。為了不驚擾到天鵝,他連汽車都不出,只將車窗降下來,拿起相機進行拍攝,這樣就減少了拍攝過程中的動靜,對天鵝的影響也降到了最低。
“還有一種鳥類叫黑松雞,這幾年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咱濟源市區的河道、公園里。”盧國玉介紹,這種黑松雞是以家庭為單位,一旦發現一只,就能等到一家子的出現,“有一次我在清趣園內的荷花池處,發現一只黑松雞的身影。當時我并沒有那么著急,不一會,果然又出現一只成年的黑松雞帶著一只幼崽。”
參與攝影這么多年來,盧國玉與眾多攝影家們也用自己的鏡頭見證了濟源野生鳥類活動范圍的擴大。在往常,想要拍攝到野生鳥類,他們往往要到小浪底等地才能尋覓到它們的身影。而近年來,濟源的郊外、城區當中也經常出現各類珍稀鳥類的身影。“這些年來,咱濟源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并且大家保護鳥類等野生動物的意識也提高了,鳥類的生存環境變好了,才能在我們身邊看到它們的身影。”盧國玉說,就拿白鷺這種鳥來舉例,往年出現的次數比較少,可是在近幾年,白鷺在城區頻繁出現,除了牡丹園等公園外,湨河等河道處也曾多次出現它們的身影,甚至連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的身影也曾出現在城區當中。(記者 王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