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從濟源市城市建設提質暨文明城市創建提升工作會議上傳出振奮人心的消息,從今年開始,濟源出力措深化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出重拳提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重點實施“五大行動”,持續推進“五項工作”,補短板強弱項、增韌性保安全、抓改造重持續、嚴管理促提質,進一步提高城市品質,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五大行動”,筑牢城市建設提質新基礎
按照“創建引領、河湖連通、提升路網、拓展濟東”的基本思路,在鞏固工作成果的基礎上,濟源今年將突出工作重點,持續實施“五大行動”,全力以赴筑牢城市建設提質新基礎,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綠水青山、鳥語花香、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
實施城市新區拓展行動。高標準建設濟東新區,加快打造現代化市政設施體系,全面啟動新區地下管廊試點工程;強力推進東區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拓寬城市空間,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全面提升綜合服務功能,加快產業入駐步伐,吸引高端要素集聚,打造城市會客廳和新的增長極。
實施城區改造提質行動。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升,補齊社區短板,完善社區服務,積極推進城中村改造,保護和塑造特色風貌。
實施城市全面清潔行動。堅持開展全城大清潔活動,持續推進“廁所革命”工程,提升市容環境衛生水平,推進城市街道空間治理。
實施城市交通暢通行動。積極開展城市交通綜合治理,加強城市停車位管理,強化交通秩序執法。
實施城市建設安全攻堅行動。完善城市安全體系,加強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重點實施公共區域窨井蓋專項整治,提高城市管理應急處突能力。
“五項工作”,加快城市建設提質新步伐
開展城市建設提質和文明城市創建提升,是廣大市民強烈的呼聲,也是城市建設工作的迫切需要。今年,濟源將精準施策,持續推進“五項工作”,加快城市建設提質新步伐,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根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修編完善各類城市基礎設施和教育、衛生、消防、社區服務等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
推進城市基礎設施補短板。推進城市道路交通設施建設與改造,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防控救治能力。
推進城市管理智能化。構建智能高效城市管理平臺,盡快實現與省、國家平臺互聯互通,推進城市管理事項“一網統管”;加快發展“新城建”,積極推進城市信息模型平臺(CIM)建設,構建市政基礎設施“一張網”;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培育一批智慧化物業服務企業和智慧化物業小區樣板。
推進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提升綠化品質,以“增綠”為目標,做好生態綠化,2021年,全市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9.8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8平方米以上;改善城市水生態,以“活水”為目標,做好水系建設,全面打造生態循環水系,充分彰顯“河湖連通”的城市特色風貌。
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堅定廣大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決心,匯聚全市人民團結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加強社區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努力加強基層治理,打造文明社區。
“三年計劃”,開啟城市建設提質新篇章
聚焦群眾需求,讓人民生活更美好。《濟源市城市建設提質工程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全面開啟城市建設提質發展新篇章。
《行動計劃》確定:到2023年底,城市基礎設施突出短板基本消除,人居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城市風貌特色進一步彰顯,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具體目標是:到2023年底,城市人均道路面積達17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熱覆蓋率在90%以上,燃氣普及率在98%以上,城市公共用水普及率達到98%,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9.5%,城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100%,污泥無害化集中處置率達到100%,城市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43.6%、39.82%和14.8平方米,完成87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達到省級安全發展示范城市標準。
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城市建設精細化水平,繡出城市的品質品牌,全面推動濟源城市高質量發展,讓城市更宜居、群眾更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