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濟源大地依然是一派繁忙景象。近日,在梨林鎮程村田間,記者看到,犁地機、旋耕機、播種機等各種農機復合作業,配套有序。
“趁著天氣不錯,我們搶抓農時,統籌調配農機,規范有序地安排作業,確保小麥適時播種。”濟源市富富康新農業植保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國群介紹,目前合作社有全托管土地1.8萬畝,半托管土地13萬畝。他們以土地承包大戶和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服務對象,著眼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積極發展“種、管、收、售”全程化綜合農事服務,實現社會化服務功效的最大化。
“我種植1700畝玉米,全部采取半托管模式,不僅提高了產量,還節約了成本。”種糧大戶郭備戰說,農業社會化服務使農作物的種植更規范、科學、高效。
無人機噴藥、蟲情監測、機械化收割、電商銷售……合作社的一體化作業在田間管理上下足了功夫,不光解放了勞動力,還解決了大部分耕地無人種、無力種的問題,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土地資源。說起農業社會化服務,種糧大戶李文學不禁感慨,他種植360畝玉米,全部由合作社托管,進行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不僅產量高,還省工省時省力。自己出來干工程,一年收益很可觀。
對于未來的發展,合作社還將繼續秉承社會化服務的理念,通過更好的服務實現更多的愿景。王國群表示,將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建立物聯網大數據平臺,打造“科技+金融+訂單”多元化服務新模式;繼續深入搞好“田保姆”式的全程化農業服務,更好地滿足社員和農戶的需求,助力鄉村振興。
生產方式的變革,折射出土地規模經營在探索演變,農業現代化在蓬勃發展。在這一進程中,農業社會化服務承擔哪些責任?示范區農村經濟社會事業發展中心負責人原淵給出了答案:近年來,濟源通過政府引導,項目助推,主體參與,推進了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快速發展,為農戶提供專業化、規?;泄芊眨鉀Q了“誰來種地”“怎么種地”“如何種好地”等難題。目前,濟源有500余家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業生產托管面積達130.16萬畝,其中土地托管面積達122.19萬畝,服務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農戶達2.89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