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大河報•豫視頻記者在濟源市天誠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源天誠化工)全封閉的倉庫看到,袋裝或加工成噸包的油田鉆井助劑碼放整齊,整裝待發,工人在車間忙碌而有序地工作。該公司主要生產油田鉆井助劑、壓裂助劑、采油助劑等,年生產能力1萬噸以上,產品主要銷往國內各大油田和出口國外,屬國家高新科技企業。
從2006年開始獨自市場推廣,一步一個腳印,十余年間,他的公司逐步在國內油田助劑行業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很多人眼里,他是個低調而謙遜的人,從質量檢測到企業管理,這位民營企業家用永不枯竭的激情成就了又一個又一個的夢想,他就是濟源天誠化工董事長張紅光。
向記者展示公司的油田助劑產品
勇敢追求夢想 實現人生第一桶金
1977年的張紅光初次見面,他給人的印象低調而務實,話語不多,似乎還有些靦腆。從2008年至今,他用不懈的努力和非凡的毅力,書寫了從化驗員到民營企業家的華麗逆襲。
張紅光的人生之旅始于鄭州煤炭學校商品經營專業。中專畢業后,他成為濟源市思禮鎮一家民營化工企業的化驗員,負責石油材料的化驗。然而,他并不滿足于平淡、枯燥的工作,他渴望著自己能有更廣闊的天地。
2006年,張紅光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決定:獨自前往大慶油田,開展石油助劑業務拓展。當時這一想法,遭到親戚的反對。
“人生就像一個乒乓球,壓力越大,跳的越高。”張紅光坦言,那時的他,年輕、充滿活力,對未來充滿期待。由于沒有資金支持,他不惜賣掉僅有的一套住房,帶著20多萬元賣房款,乘坐一列西安—齊齊哈爾的列車,迎著陌生的大慶油田前進。
初到大慶,張紅光面臨著諸多的困難和挑戰。他來到大慶油田,由于人地兩生,當他遞上資料,卻無人理睬。然而,這些困難并沒有擊垮他的信心和決心。
為節省費用,他每天只吃一頓飯,住最便宜的招待所。面對油田工作人員的不信任和多次拒絕,他沒有氣餒,在隨后的時間里,他以打掃衛生、熱情搭話等方式,逐漸贏得了油田工作人員的認可。日子久了,他的勤快和真誠打動了所有人,也讓他逐漸被接受和尊重。
2007年,張紅光終于實現了人生的第一個300萬元的業務大單。這一突破性的成功,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和決心。
企業生產場景
尋求新突破 企業未來發展可期
2008年10月8日,他注冊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濟源天誠化工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他專注于自己熟悉的石油助劑業務,通過自主研發和生產,逐漸在國內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
為了擴大生產規模,2011年11月,張紅光將企業喬遷至克井鎮石河村。他投資2000余萬元完成征地、廠房建設、購置設備,實施技術改造。這次投資讓他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和靈活性。他帶領團隊一心一意拓展業務,與國內多家石油院校建立合作關系,不斷開發新產品,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公司的產品越來越豐富,品質越來越穩定,逐漸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和認可。
然而,張紅光并未滿足于此。他明白,只有不斷創新和進步,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于是,2019年他再次投資3000余萬元,建設了河南德凡克石油助劑有限公司。這一舉措使得天誠化工的產品配套更加齊全,涵蓋面更廣。
新公司的投產不僅提高了產能,也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整體競爭力。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愛拼才能贏。”這是張紅光從少年時代至今QQ、微信不變的個性簽名。回首一路走來,他總結這一切得益于自己的肯吃苦和做事有韌勁。
等待裝車外運的產品
“我們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面對未來,張紅光有著更高的目標和追求。他介紹,兩年內計劃在濟源再次征地,建設一條石油科技環保材料生產線。屆時年產值將翻番。這一計劃不僅體現了他的遠見卓識,也表明了他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深刻關注。
他同時表示,將繼續保持創業干勁、發揮創新才智、勇立時代潮頭,取得更大的發展成就,擔當更多的社會責任,贏得更好的社會贊譽,為克井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