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我現(xiàn)在在上課。學校剛剛通知讓報研究生培訓班,費用3萬元。培訓對考研很有幫助,我想報名。老師說時間和名額有限,報名得抓緊!”如果你是一名家長,收到遠在外地上大學的“孩子”發(fā)來這樣一條信息,會不會趕緊將錢轉過去?先別急!
因為這很有可能是騙子冒充你的孩子發(fā)來的信息。
近日,記者從示范區(qū)反虛假信息詐騙中心獲悉,近期濟源市發(fā)生多起詐騙分子冒充子女實施詐騙的案情,有市民被騙金額在10萬元以上。
聽聞“孩子”要繳培訓費他沒有猶豫轉了3萬元,
不想中了騙子圈套
市民王先生的女兒在外地上大學。不久前的一天上午,王先生收到一條微信好友申請,對方稱是“女兒”的新號。沒有多想,王先生便通過了好友申請。
加為好友后,“女兒”發(fā)來信息稱她正在上微機課,因為忘帶手機,就重新申請了一個微信號。
“爸,我們學校邀請清華大學老師來本校開展研究生培訓,對將來考研很有幫助,我想?yún)⒓印?rdquo;沒等王先生詢問女兒近來情況,對方就發(fā)來一條想要報名參加研究生培訓的信息,并發(fā)來一封“清華大學的培訓通知書”。
“培訓費是3萬元。老師說時間有限,名額有限,你把錢打給我們老師。老師的銀行卡號是……手機號是……你直接和他聯(lián)系吧!”“女兒”說。為確認信息,王先生給“老師”打了電話,并加了對方微信,信息確認無誤后,想著培訓對孩子學習有幫助,就毫不猶豫地匯了款。
轉完錢后,“女兒的老師”又發(fā)來信息稱,學校還會舉辦第二期培訓,王先生可以提前把二期費用也繳了。這讓王先生起了疑心,他趕忙聯(lián)系了女兒的班主任,得知學校并沒有舉辦研究生培訓,而他的女兒在學校上課,并沒有創(chuàng)建新的微信號。他這才意識到被騙了。
無獨有偶,市民張女士也收到了一個自稱是其孩子的微信好友申請。通過后,“孩子”發(fā)來信息稱學校有個補習班,原價29999元,現(xiàn)在搞活動只要15000元,時間有限,報名得抓緊。當時正值上午,想著孩子正在上課不方便接打電話,張女士便信以為真,最終被騙人民幣15000元。
接連發(fā)生多起冒充子女實施詐騙案
作案手段基本一致
“最近一段時間,濟源市有多名市民被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示范區(qū)公安局反詐中心民警趙虎剛告訴記者,這些市民多是孩子在外地上大學的家長,且都經(jīng)歷了類似騙局:
先是“女兒”或“兒子”添加自己的 QQ 或微信好友,
然后發(fā)信息告知要繳培訓費,這個培訓對他們學習很有幫助,但是時間緊急,名額有限,
并將負責報名的“老師”的聯(lián)系方式和轉賬信息一起發(fā)過來;
家長向“老師”確認信息后,便直接匯款。
“騙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得受害人個人信息后,冒充其孩子用陌生號碼給其發(fā)消息,學費往往數(shù)萬元。”趙虎剛說,這些“子女”在通過受害人好友申請后,多借口手機損壞、丟失,或是忘記原賬號密碼等為自己以新賬號聯(lián)系家長形成合理解釋。隨后大多以時間緊急、設備限制、老師管控、正在上課等為借口,不予家長進行語音、視頻通話的機會,使家長無法確認對方是否確實為自己的孩子本人。之后,詐騙分子便會冒充老師跟家長核對報名相關信息,并提供銀行賬號要求家長轉賬匯款。
“‘名額有限、限期報名’是騙子實施此類詐騙的常用話術。”趙虎剛說,在遇到家長猶豫不決的時候,詐騙分子便會以“暫時沒有名額” “誰先繳錢,名額就是誰的” “不報名對孩子影響很大”等為由騙家長盡快轉賬匯款。看到這些話語,愛子心切的家長往往會放下戒備,落入騙子圈套。
“一旦遇到‘子女’要求轉賬,應當立即注意疑點,多詢問、多核實,未確認身份前不要輕易相信對方的話。”趙虎剛說,一定要通過電話、語音通話等方式確認對方是否為自己的子女。家長最好通過動態(tài)的視頻通話確認對方身份,若對方稱信號不好導致畫面卡頓,請不要輕信,防止詐騙分子盜取子女照片騙取您的信任。
“家長還可以詢問子女的任課老師或班主任幫忙核實情況。”趙虎剛提醒,遇到和孩子相關的事宜,家長應提高防范意識,如發(fā)現(xiàn)可疑情況或被騙,請立即撥打110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