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腦血管病患者郭先生在五龍口衛生院做了CT檢查,和以往不同,這次他沒有被送去市人民醫院進行該項檢查。“原來衛生院沒有CT設備,在這住院卻要去市人民醫院做CT檢查,有點折騰?,F在在衛生院就可以進行檢查,方便多了。”郭先生說。
郭先生這一身體檢查的便利得益于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示范區衛健委將醫療幫扶作為重中之重,強化醫療健康集團牽頭醫院對基層醫療機構的人才、設備、技術以及管理幫扶,將病人留在基層,形成了分級診療新體系。“在衛生院檢查,由市人民醫院影像中心出診斷報告,真正是‘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模式。”五龍口衛生院院長喬寶劍告訴記者。
近年,示范區衛健委以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為抓手,探索形成“堅持一個機制,打造一個平臺,突出三個融合,推進六個統一,實現三方面效果”的“11363”發展模式。
在市人民醫院的幫扶下,去年,梨林衛生院新開設了口腔科。科室設立之初,市人民醫院口腔科主任丁喜發每周都要到梨林衛生院坐診,并進行技術指導。有了技術的加持,梨林衛生院口腔科自去年8月份成立以來,已為500余名患者進行了診療。
前來接受拔牙治療的李大爺說,“現在衛生院有了口腔科,不僅看病安全,還能報銷醫保,真是大好事。”
為了提升鎮衛生院的醫療服務能力,醫療健康集團牽頭醫院積極推進優質資源向基層延伸,派駐103名醫務人員到12個衛生院工作,幫助鎮衛生院建立特色???6個,開展新技術新業務項目34項,捐贈總價值2000萬元的心電監護儀、超聲、CT等醫療設備,派駐人員開展手術240多臺次,服務門急診21900多人次,住院近3000人次。醫療健康集團牽頭醫院為基層醫療機構開展遠程醫療303例、遠程心電26870例、遠程CT影像診斷4946余例,惠及群眾13000余人次。
在五龍口衛生院,脊柱側彎、小兒腦癱、近視等疑難病可以用中醫針灸進行治療;在梨林衛生院,眼科、下腹部等部位的手術都可以開展,這些以前不能在鎮衛生院診治的疾病現在都能治療了。
此外,濟源還投資530萬元建設了智慧醫養中心,構建“橫到邊、豎到底”管理網絡,為老年人配備完善醫療設備設施,提供“一鍵呼叫、馬上到達”的醫養結合服務。
據悉,示范區衛健委以構建整合性醫療服務體系為目標,集中謀劃實施衛生健康項目19個,總投資達35億元,改善醫療機構軟硬件條件。在8家市直醫院差異化打造呼吸重癥、中醫康復、腔鏡微創治療等八大醫療中心,實現“院有特色、科有名醫、醫有團隊”。進一步健全完善醫療、護理、院感、藥劑等管理委員會,開展培訓活動60余場,培訓1200余人次,推動實現區域業務同質化、標準化、規范化。
目前,濟源12個鎮衛生院服務能力全部達到國家基本標準,3個鎮衛生院達到國家推薦標準,7個鎮衛生院達到社區醫院標準,區域醫療就診率達到93%,基層醫療機構就診率達到67%,進一步形成 “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構建了百姓可接受、財政可承擔、醫院可持續的良性發展格局。
“通過實實在在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促進了濟源全區優質醫療資源均等化,進一步實現了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管理指導一盤棋、信息聯通一張網、資源配置一本賬、服務流程一條龍’格局,提升了基層服務能力,讓群眾的大部分疾病不出鎮村就能得到有效診治。”示范區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劉宏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