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老舊破損的小區經過外墻粉刷、扶梯翻新、窗戶更換、道路硬化、管網分流等改造后,重新煥發生機,小區居民的舒適度、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提升。
老舊小區改造是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是提升市民幸福指數的民心工程。通過人民代表大會票決,濟源已連續4年把“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列入濟源十大民生實事,建立健全部門聯動機制、定期督導機制、工作通報機制、工作考評機制,明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范圍和重點,以及實施主體、資金籌措、補助資金申報撥付等事宜。
2023年,濟源老舊小區改造的目標任務為:全面完成2022年的35個老舊小區改造;新開工改造28個老舊小區,涉及47棟住宅樓、1385戶居民,總建筑面積約15.79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23億元。
截至目前,2022年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已全部完工;2023年新開工的28個小區改造項目全部實施,基本完成改造1100余戶,已完成年度改造任務。
在玉泉街道亞橋供銷社家屬院,記者看到,一部分施工人員正在噴涂外墻真石漆,另外一部分施工人員緊張有序地在鋪裝路面。該小區共有兩棟居民樓,于2023年7月份開始施工改造。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施工人員采取多項工序同時進行,倒排工期,搶抓進度,最大限度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老舊小區改造,既要“面子”,更要“里子”。位于濟水大街西段,只有14戶居民的信用社家屬院也在2023年“煥然一新”,新粉刷的墻體和新更換的窗戶讓人眼前一亮。在改造過程中,一些不太容易被注意到的隱蔽工程也得到了兼顧。
“我們對供水、供暖、排水、供電等配套設施進行了改造,同時對屋頂保溫防水、樓梯間等進行了提升,進一步完善小區配套基礎設施,改善居民居住環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濟源市老舊小區改造辦工作人員馮路旗說。
在濟源,像信用社家屬院這樣迎來“逆生長”的老舊小區還有很多。
“老舊小區改造確實給我們帶來了福音,現在小區環境有了很大提升,各種功能齊全,住在這里很舒心。”對于市政公司家屬院的“大變樣”,在此生活了10多年的秦大爺看在眼里、喜在心頭。
老舊小區改造,既是群眾家門口的“關鍵小事”,也是城市發展中的“民生大事”。在老舊小區改造中,濟源加強頂層設計,強化政策保障,按照集中連片、一樓一策的原則,通過發行地方專項債券、鼓勵居民出資參與改造、協調專營單位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等方式,加快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項目,持續高標準改造,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濟源老舊小區改造的經驗做法、創新舉措入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典型案例。
馮路旗表示,下一步,他們將認真貫徹上級政策,緊密結合濟源實際,充分考慮群眾需求,積極學習借鑒兄弟地市有效做法,堅持健全機制、多元投入、主動作為,全力推動濟源示范區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