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濮陽縣白堽鄉龐寨村的石玉彬正忙著給慕名而來的貧困戶講解絲瓜種植技術。雖已脫了貧,可他的勁頭一點兒也沒減,又是種絲瓜又是養藏香豬:“摘帽還不摘政策,當然得加油干,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呢!”
“今年入股分紅,俺領到了1000塊錢,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11月25日,柳屯鎮貧困戶到戶增收資金入股分紅發放儀式現場,該鎮這河寨村村民張俊銀拿著剛領到的分紅,激動地說。
在“中華第一龍”出土的濮陽縣大地,這樣的脫貧故事在不斷上演,匯成多姿多彩的“脫貧答卷”——今年3月,濮陽縣順利通過省第三方脫貧退出核查評估;今年5月,省政府宣布濮陽縣高質量脫貧摘帽……
“貧困帽子摘了,攻堅精神不能放松。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題,是永遠的進行時。脫貧攻堅既要扶智也要扶志,既要輸血更要造血,建立造血機制,增強致富內生動力,防止返貧。要發揚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精神,不僅要脫貧,而且要致富,繼續在致富路上奔跑,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的重要講話,振奮人心、催人奮進。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當前,脫貧攻堅進入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觸手可及。我們將持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決杜絕松口氣、歇歇腳的心態,聚焦脫貧攻堅總目標,重心不移、靶向不變、聚焦不散,全力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副市長、濮陽縣委書記張宏義言語中透著堅定和自信。
胡狀鎮爐里村的塑料大棚。
不忘初心接續奮斗
兌現脫貧承諾
“俺老婆2016年得了偏癱,住院治療花光了家中積蓄。為了照顧她,俺沒法外出打工?,F在村里建起了扶貧車間,優先安排貧困戶就業。俺一個月能掙1000多塊錢,還不耽誤照顧老婆,生活越來越好,今年俺就能脫貧了。”11月25日,王稱堌鎮賈文村貧困戶陳天新說。
同一天,海通鄉何鎖城村的何玉學走進牛舍,給牛添加飼料。“我打算繼續增加養牛數量?,F在我干勁兒越來越足,覺得生活越來越有奔頭。”看著牛舍里的牛,何玉學綻開了笑臉。
兩個人命運改變的背后,映襯著同一曲脫貧攻堅的時代凱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一諾千金!
近年來,濮陽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發揚“艱苦奮斗、攻堅克難、腳踏實地、務實為民、吃苦奉獻”的濮陽縣扶貧精神,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這是一場誓在消除貧困的決戰:“三級書記”抓扶貧;517名駐村第一書記扎根脫貧一線,帶領貧困群眾攻堡壘、拔窮根。
這是一場廣泛動員的攻堅行動:在深度貧困村較多的渠村鄉,一支支工作隊扎進貧困村;前不久舉辦的濮陽縣電商“雙11”購物節暨農產品上行對接洽談會,讓當地的土特產飛向全國;一個個產業扶貧就業項目讓農民增收……從金堤河畔的農家,到黃河大堤旁的養殖戶;從機器轟鳴的產業扶貧基地,到易地搬遷設施齊全的新型社區……濮陽縣脫貧攻堅舉措更有力,成效更顯著。
經過三年多不懈努力,濮陽縣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174個貧困村已全部退出;往年已脫貧戶沒有出現返貧情況;已出列貧困村各項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功能發揮正常,沒有出現貧困發生率超過2%的情況。
目前,濮陽縣還有近5000貧困人口尚未脫貧,均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我縣結合正在開展的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持續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全局,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在高質量、超標準完成今年減貧任務的基礎上,再經過一年的努力,確保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張宏義說。
清河頭鄉管五星村村民正在對豐收的瓜蔞進行皮、仁分離。
產業支撐政策保障
夯實脫貧基礎
脫貧攻堅越往后,難度越大,“遍撒胡椒面”解決不了大問題,必須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濮陽縣大力發展扶貧產業,實施一系列惠民政策和舉措,夯實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的基礎。
產業扶貧拔窮根——
郎中鄉支寨村的支國體在扶貧干部的幫助下,加入濮陽縣種植金銀花的行列,去年收入5萬多元。脫貧后的支國體反倒更忙了。利用小額貸款、到戶增收資金,20余戶金銀花種植戶打算建合作社,支國體成了“主力軍”。
“肯出力流汗,就一定能過上好日子!”支國體的底氣,正是濮陽縣以產業支撐提升脫貧成效的寫照。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濮陽縣通過政府主導推動、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組織互動、能人大戶聯動、干部幫扶促動,采取流轉土地收租金、務工就業掙薪金、入股經營分股金等多種方式,打造優質油脂、優質瓜菜、優質食用菌等產業化基地集群。
從今年開始,濮陽縣將40%以上統籌整合資金用于扶貧產業發展。越來越多的貧困戶、脫貧戶投身水產、中藥材、食用菌等特色產業發展。“讓貧困戶穩定脫貧,走上致富路,關鍵要靠產業支撐。要培育農業產業化集群,促進農村三次產業深度融合,完善貧困群眾利益聯結機制,以提質增效促增收。”張宏義說。
民生保障兜底線——
“真是做夢也想不到,俺八十多了還能住上這么好的新房。”11月24日,清河頭鄉婁昌湖村的于俊言臉上寫滿了幸福。和于俊言一樣,今年全縣有3712戶貧困戶的危房完成改造。
同時,濮陽縣全面落實國家、省教育資助政策,進一步加大教育資助力度;積極構筑醫療扶貧“六道防線”;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連續三年提高城鄉低保救助標準和農村五保供養補助標準,通過實施一系列惠民保障政策,解除了貧困家庭的后顧之憂。
今年以來,濮陽縣累計投入財政資金6.1億元,其中縣本級財政投入3.6億元,較去年增加近40%,制定出臺了10個脫貧摘帽后續幫扶文件,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
柳屯鎮榆林頭村一扶貧工廠內工人正在工作。
“四個不摘”“五個不減”
鞏固脫貧成效
郎中鄉晁安頭村的晁志寬去年3月在家鄉投資建設了扶貧工廠,安排貧困戶38人就業。目前,工廠正著手擴大生產規模,為當地群眾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縣里承諾了‘摘帽不摘政策’,讓我堅定了把公司發展壯大的信心。”晁志寬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貧困縣摘帽后,要做到“四個不摘”,即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
濮陽縣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動搖,堅持做到“四個不摘”,并結合該縣實際,做到“五個不減”,堅決全面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實干勁頭不減??h領導分包的鄉鎮、縣直部門分包的村、幫扶干部聯系的戶任務均不減少,以實干推動脫貧成效與鄉村振興融合,鞏固脫貧成效。
——財政投入不減??h財政投入脫貧攻堅工作資金規模不減,對脫貧村脫貧戶的扶貧項目扶持力度不減。
——駐村力量不減。繼續落實駐村幫扶制度,補充強化駐村幫扶干部隊伍,保持縣級扶貧隊伍力量不減,保持縣級干部包組抓戶、科級干部蹲點包戶的幫扶機制,各級干部駐村蹲點任務不減。同時,對未出列村增派駐村力量。
——增收措施不減。充分發揮產業帶貧、光伏扶貧、公益崗、金融扶貧、低保兜底等不同類型扶持政策的疊加作用,確保貧困群眾有穩定可靠的增收渠道和收入來源。
——動力合力不減。堅持“一支隊伍三面墻”“一站兩組三會”等好經驗好做法,持續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廣泛動員群團組織、愛心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解決貧困群眾生產生活困難。
同時,濮陽縣聚焦“兩不愁三保障”,一手抓高質量減貧,一手抓防止脫貧人口返貧。對現有未脫貧人口實行分級管理,對不同類別的貧困戶,通過疊加產業帶貧、光伏扶貧、公益崗、金融扶貧、低保兜底等不同類型的扶持政策,有針對性地實施幫扶,切實做到脫貧路上不落一人。
黨建引領、群眾參與
筑牢脫貧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時強調,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戰斗堡壘,把黨中央提出的重大任務轉化為基層的具體工作,抓牢、抓實、抓出成效。
濮陽縣牢固樹立大抓基層大抓支部的鮮明導向,把加強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持續發力、久久為功,著力推動基層基礎工作全面提升。同時,該縣注重發揮貧困戶主體作用,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和引導他們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加強——
“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渠村鄉以2018年村“兩委”換屆為契機,實施“能人引領”工程,優先推薦致富能人、務工經商等人員進入村“兩委”班子。
梨園鄉持續開展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整頓,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從返鄉創業人員、退伍軍人、大中專畢業生等群體中甄選12名政治過硬的黨員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我們把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工作擺在基層組織建設的突出位置來抓,建班子、強隊伍,重培養、明思路,強力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縣長孫慶偉表示。
駐村幫扶制度成效顯著——
濮陽縣脫貧摘帽后,郎中鄉蘆里村村民聽說駐村第一書記王存勇有可能輪換崗位,紛紛挽留,“可不能讓王書記回去,我們村離不開他……”
“咱村有個好書記,走家入戶知民意;咱村有個能書記,基礎設施興建起,咱村有個趙書記,精準扶貧真給力……”這是濮陽縣戶部寨鎮戶部寨村群眾給駐村第一書記趙全勇編寫的“書記歌”。
濮陽縣從各單位選派517名優秀黨員干部到村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戰場上,他們沖在最前、守到最后,留下腳印、灑下汗水,錘煉黨性、樹好形象,從鄉親們眼中的“外來人”變成了“一家人”。
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增強——
脫貧有多難,群眾就有多拼。
“幫扶政策再好再多,自己不努力,說啥也白搭。”回憶起脫貧路,海通鄉何鎖城村的何留寬感慨萬千。自己身患小兒麻痹后遺癥,父母相繼去世,妻子遠嫁他鄉,兩個兒子需要撫養,他起早貪黑,承包了7畝魚塘,硬是用殘軀撐起了全家的天。
在海通鄉劉呂邱村郭記紅眼里,脫貧之路就是一場戰斗。“我從養螃蟹開始就沒有睡過一個好覺。每晚不管刮風下雨,我都要繞著蟹塘轉幾圈,細心觀察螃蟹的情況。要想過好日子就不能當懶人,堅持到底才能贏。”
在致富奔小康的新征程上,濮陽縣115萬人民正奮勇前行。
“我們深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重而道遠,脫貧摘帽只是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干,確保2020年全縣人民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張宏義信心滿懷。(記者 郭士嶺 趙偉 通訊員 趙少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