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近10畝的2個嶄新大棚內,1000多只波爾山羊、杜泊串山羊在用欄桿隔開的圈舍內,悠閑地吃著飼料。這是7月8日,記者在范縣張莊鎮范祝莊村村北的道明偉業養殖有限公司看到的一幕。
“這里的山羊都是我從內蒙古四子王旗和通遼市引進的,進的是每只15公斤左右的小羊,養上四五個月、長到50公斤左右就能出欄。按現在的市場價,每只羊能凈賺300多元。一年下來,純利潤在100萬元以上。”該公司經理范道明掰著手指,算了一筆經濟賬。
現年42歲的范道明是土生土長的范祝莊人,曾參軍當過三年兵,復員后在市城區開過藥店,后來遠赴河北張家口市開辦了范小北再生資源有限責任公司。16年來,這家只有26名員工的公司,每年利潤都在800萬元左右,成為當地知名企業。范道明也成了范祝莊村鄉親眼里不折不扣的“大老板”。
2019年11月,事業蒸蒸日上的范道明做出驚人舉動:把張家口市的公司托付給親戚打理,自己只身回到家鄉,在范祝莊村村頭開了一家酒店,接著又建起一家養殖企業。“大老板”回鄉當“羊倌”,成為當地一個爆炸性新聞。
“我之所以選擇回鄉創業,一是受家鄉創業政策的感召,二是我個人雖然富裕了,但家鄉還很貧困。我想盡自己的能力,為家鄉的脫貧攻堅出把力,為鄉親們辦點實實在在的事,這樣我的人生才更有意義。”范道明說,他的食為天酒店開業后,已安排周邊村莊30多名勞動力就業,每人每月工資2500元;他的養殖企業也安排了20多人就業,其中6人為貧困戶。
47歲的孫懷利是范縣陸集鄉小樓村一名光棍漢,因沒有文化、不懂技術淪為貧困戶。如今,他在范道明的養殖公司干得風生水起。“打掃羊圈、給羊喂飼料不需要啥技術,只要有一把子力氣就中。我在這兒干,活不累,每個月包吃包住,還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資,以后再沒人說我是貧困戶了。”正在羊舍打掃衛生的孫懷利高興地說。
“沒有鎮里和村里的支持,我的事業也不可能這么順利。”范道明說,為支持他返鄉創業,村委會把該村10畝林地供他租賃使用;張莊鎮政府積極協調,對養殖公司門前的道路進行拓寬修建,還聘請畜牧專家對他進行技術指導……“下一步,我還要通過土地流轉,再建一個養豬場,既當‘羊倌’,又當‘豬倌’。”范道明笑著說。
記者采訪時,正巧遇到張莊鎮黨委書記高自剛到養殖企業了解飼料訂購情況。高自剛介紹說:“張莊鎮自2017年起,就建立了鄉土人才庫,通過宣傳政策、親情感召,吸引在外的游子精英返鄉創業。如今,全鎮像范道明這樣的返鄉創業人才已有12人,安排了400多名勞動力就業。”(記者 賀德敬 王金勇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