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受助到授助
因為一份溫暖 曾經的流浪人員實現“華麗變身”
年前,一名流浪人員被送到了市救助站。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他在市救助站一住就是幾個月。因為感受到了我市救助工作人員的溫暖,他下定決心留在濮陽做救助工作,完成了由受助人員到救助人員的身份轉變。這背后,傳遞著一份實實在在的溫暖。
因為流浪,他被救助站收留
1月23日深夜,一名精神恍惚的中年男子,被市公安局中原分局送到了市救助站,當時該男子穿戴破舊、身體異常無力,疑似流浪狀態。
“你趕緊進來暖和暖和,我去給你找身干凈衣服。這幸好發現得及時,不然這大冷天你在街上躺著,非凍病不可。”正說著,市救助站值班人員為他拿來了棉衣棉服,并按照救助程序,迅速為他辦理了交接手續,讓他入站接受臨時救助。
“你是哪里人?快過年了怎么在街上流浪?你沒有家嗎?”市救助站值班人員急切地詢問著。經過簡單的交流,工作人員了解到,該男子名叫岳峰,1981年3月出生,是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在某工地打工被騙,后期務工沒有著落,又無親友投靠,他身無分文,步行20多公里來到濮陽。
“他估計是又冷又餓,走不動了,就在京開大道市體育場的地上躺著,有個好心人發現他后,報警求助,這才被送到救助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入站后,救助站工作人員將岳峰安排在一樓救助區,為他發放日常生活用品,還與其談心交流,詢問日常。
因為疫情,他一住就是幾個月
正臨春節,突入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疫情就是命令,救助就是責任”,對市救助站來說,保護好救助對象就是“第一要務”。
“因當時疫情防控形勢非常嚴峻,省際客運班車已停運,工作人員無法將岳峰護送返鄉,所以,就一直將他留在救助站照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疫情期間,市救助站嚴格實行疫情防控措施,堅持每天對岳峰進行兩次體溫監測并進行登記,對站內受助區域和公共場所堅持每日消毒、清掃、排查,讓受助人員住得放心,為他們搭起了避風港。
疫情期間的這幾個月,市救助站工作人員對岳峰進行了心理疏導,以及社會融入教育等。岳峰也在護理人員的精心照料下,精神狀態逐步恢復正常。“住的時間久了,大家都熟悉了,他漸漸適應了這里的生活,隨著他思想認識的轉變,他對以后的生活漸漸充滿了希望,在站內表現得也越來越積極。”
“你們都是好人,真謝謝你們照顧我那么久,我不想走了,我想留在濮陽,留在這兒,好好工作,踏實做人,你看行不?”疫情期間,岳峰數次向工作人員表露心聲。看到岳峰的意識和思想逐步穩定,并有留下來的意愿和就業的決心,救助科工作人員就與岳峰的家人取得了聯系,在了解了他家庭的基本信息,也確定了他無社會不良行為、無犯罪刑事記錄后,市救助站決定幫他找工作。
因為溫暖,他決定留在市救助站工作
“我真的不想走,我留在這兒一定好好干。”得知了岳峰的意愿后,市救助站負責人組織召開了個案小組討論會,大家建議對岳峰進行技能培訓救助和就業救助。隨即,市救助站工作人員為岳峰聯系到一家就業培訓機構對他進行專業培訓。在經過短期護理技能培訓和專業老師來站指導后,岳峰如愿以償地被安排在市救助站做護理工作(試崗),解決了他因為疫情無法遣送返鄉、長期滯留在站的情況,也解決了岳峰的就業困難問題。
“讓我來!我來吧!這點小事讓我干!” 身為護理工作人員的岳峰在市救助站工作,表現得格外積極,他總是搶著做工作。他把來站的受助人員照顧得無微不至,他幫受助人員穿衣、打飯,還幫受助人員洗澡、洗衣、剪指甲,陪受助人員站內活動,每一件事情他都做得非常認真。
“他真的很勤快,是個踏實干的人,也不怕吃苦,他每天都會把救助區的衛生打掃得干干凈凈,救助室內的床鋪收拾得平平整整,工作很積極很努力。”市救助站工作人員都對岳峰的工作態度豎起大拇指。
“疫情無情,救助有愛”,看似日常的救助工作,也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由受助人員身份轉變為護理工作人員,這對岳峰和市救助站工作人員來說,都是極大的鼓舞。
這一次,濮陽救助人不只搭起了暖心的避風港,還當起了“中介”為受助人員找到工作,用實際行動傳遞著溫暖。(記者 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