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預計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有望實現扭負為正
濮陽市社會經濟發展態勢回穩向好
全省第1位
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工業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5.9%、3%,居全省第1位;全市新增貸款153.9億元,同比增長22%,居全省第1位
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一手牽兩頭”,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截至目前,濮陽市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發展態勢回穩向好,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三大攻堅縱深推進,城鄉建設協調發展,民生福祉持續改善。
經濟持續回穩向好。在全省率先出臺支持中小微企業平穩健康發展20條措施,實行首席服務員制度,成立十大工業重點項目等工作專班,采取“點對點”包車、不見面審批等措施,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經濟運行持續向好態勢明顯。初步預計,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有望實現扭負為正。一是工業企穩回升。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工業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5.9%、3%,居全省第1位。全市新增貸款153.9億元,同比增長22%,居全省第1位。二是需求不斷釋放。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實現由負轉正,同比增長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月份當月增長3.7%。進出口總額累計完成40.6億元,同比增長27.2%,居全省第3位。三是質量效益明顯改善。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3%,居全省第11位;稅比70.9%,居全省第5位;累計為企業減免稅費7億元,減少企業用能成本1億元。
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一是制造業加快轉型。加快推進新型化工基地建設,啟動實施產業項目53個、功能配套項目46個,上半年累計完成投資89億元。推動食品加工、現代家居、羽絨及制品產業提質發展,實施“三大改造”項目135個,完成投資59.9億元,45個項目竣工投產。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強化創新引領,濮陽市被確定為全國首批“科創中國”創新樞紐城市試點市。二是項目建設扎實推進。283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17億元,占年度計劃的54.6%??偼顿Y312.2億元的123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建設。搶抓國家穩增長、擴投資政策機遇,申報重點領域項目1062個、總投資2159億元;新謀劃“兩新一重”項目128個、總投資789億元。上半年實現融資18.6億元,爭取各類資金259.3億元。三是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開展營商環境指標優化提升專項行動,深化“放管服”改革,1195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網上可辦”,首批101項事項實現“一證通辦”,企業開辦實現“零費用”,新增市場主體1.9萬戶,同比增長12.2%。實施“雙招雙引”,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22個、總投資488億元。
三大攻堅縱深推進。脫貧攻堅有力有效。緊盯1.8萬名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出臺穩就業促增收“十條措施”、政策兜底“二十條措施”等政策,實行市縣領導分包重點鄉鎮、重點村,強化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健康扶貧等,濮陽市在全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居第7位。污染防治成效明顯。截至7月8日,全市PM10平均濃度91微克,同比下降18%;PM2.5平均濃度61微克,同比下降15.3%;優良天數113天,同比增加19天。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出境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加強生態建設,造林12.7萬畝,超額完成省定目標。強化各類風險排查,重大風險得到有效化解。
城鄉建設協調發展。一是城市綜合提質深入開展。投資1.1億元,對5條47公里城市主干道路進行修復養護,對市城區主次干道13處交叉口進行微改造,提高通行能力。提升城市綠化景觀,補植道行樹1.5萬多株,高標準完成17條新建道路綠化。加快積水點改造和水、氣、暖基礎設施建設,新敷設改造水、氣、暖管網51公里。實施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開工建設48個老舊小區和11個棚戶區改造項目。深入開展“三保三創”,實施“十大提升行動”,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二是縣域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出臺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實施三年行動計劃。推動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開展產業集聚區規劃綱要修編,啟動人事薪酬制度、市場化管理運營等改革。三是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夏糧喜獲豐收,小麥總產180.9萬噸、同比增長1.2%。新建高標準農田36萬畝。糧食、畜牧養殖等四大特色產業集群完成銷售收入59.2億元。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上半年,濮陽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量的84.4%。10項27件民生實事按節點有序推進。城鎮新增就業3.9萬人,完成省定目標的86.9%。返鄉下鄉創業8.8萬人,帶動就業28.5萬人。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推行大規模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不斷完善。統籌做好安全生產、防汛、信訪維穩、掃黑除惡等工作,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記者 段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