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經過全市上下不懈努力,濮陽市經濟呈現回穩向好態勢。為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下一步,市政府將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深入實施“四大戰略”,努力實現三季度“以豐補欠”、四季度全面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突出抓好穩企業保就業工作。強化經濟運行分析調度,盤點目標,查漏補缺,精準施策促增長,堅決穩住經濟基本盤。持續優化企業服務,全面落實穩企政策,暢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渠道,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集中力量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
持續擴大有效投資。突出抓好十大工業重點項目、交通建設十大工程等283個重點項目,確保全年完成投資947億元以上。著力抓好“兩新一重”、產業、能源等領域項目申報工作。圍繞“十四五”規劃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開展深入研究,謀劃推進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多措并舉釋放消費潛力,落實國家、省促消費政策措施,開展汽車、家電等大宗商品讓利促銷活動。大力發展夜經濟、地攤經濟,激發市場活力。完善城鄉物流配送體系,促進農村消費。發揮電商促消費作用,線上線下聯動,培育消費新熱點。
決戰決勝三大攻堅戰。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突出做好防致貧、防返貧工作,確保剩余1.8萬名貧困人口如期高質量脫貧。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確保完成國家、省下達目標任務。做好風險防范化解工作,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底線。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強力推進新型化工基地建設,建成投產中匯新能源石腦油苯加氫、展辰高端環保涂料等16個產業項目,加快推進公共管廊、公用平臺等關鍵配套設施項目。持續實施“三大改造”,改造提升食品加工、石油裝備制造、家居制造、羽絨服飾等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以建設“白色污染”治理試點城市為契機,發展壯大生物基材料產業;加快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年內建成投產通用電氣陸上風電先進制造基地。發展數字經濟,深化與大唐網絡、京東云計算合作,建設濮陽數字經濟產業園,設立大數據中心,加快區塊鏈技術應用,培育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持續開展城市建設綜合提質三年行動,加快推進綠城路下穿等11條道路和3個高速路口互通立交工程,打造快進快出的城市路網。推進城市更新,年內完成251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開工17個棚改項目。開工建設餐廚垃圾處理廠,完成20公里污雨水管網和20座泵站改造提升,新建改造換熱站35座。推進高鐵片區開發,完成濮陽東站站前廣場和綜合交通樞紐主體工程建設。統籌推進東南片區、東北片區綜合開發,不斷增強城市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壯大縣域經濟,強化要素保障,做優做強特色主導產業。推進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推行“管委會+公司”開發運營模式,提高畝均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
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堅持用改革開放的辦法做大增量,破解難題。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持續開展營商環境評價指標提升攻堅行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深入實施“雙招雙引”,加大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力度,力爭引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和高素質人才。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持續抓好科技創新“四個一批”建設,不斷積蓄發展新勢能。
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堅持人民至上,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把資金用在刀刃上,抓牢抓實10項27件省、市重點民生實事,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記者 段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