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疝嬰兒出院 多彩世界不負堅強生命
——濮陽市油田總醫院成功搶救一例先天性膈疝新生兒
7月23日,濮陽市油田總醫院職工牽掛的先天性膈疝新生兒小焦點(注:新生兒科為小患者取的名字)康復出院了。這個頑強的小生命一出生就經受了開胸、開腹大手術,經過該院產科、兒科、胸心外科、普外科、手術麻醉科、醫技系統等多科室38天的攜手救治,度過了肺功能發育不全、術后感染、胸腹高壓、營養支持等等一個又一個險關,終于留在了這個多彩的世界。
就要回到爸爸媽媽和親人們身邊了,一個多月的陪伴,新生兒科的醫生護士們依依不舍,再一次把寶寶抱在懷里,對年輕的爸媽反復地叮囑,對寶寶深情地祝福,祝愿他健康成長,一生平安……
在濮陽鄉下一個普通農家,年輕夫婦小范、小劉喜懷二胎,基層醫院孕保過程中未發現異常。孕38周時,小夫妻和家人商議準備到油田總醫院生產,在該院圍產門診做孩子出生前的最后一次檢查,喜氣洋洋地準備迎接新生命的誕生。
新生命的孕育過程伴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醫學手段能夠較早發現大部分常見胎兒畸形,從而能夠及時做出優生決策,但仍有一些罕見的先天發育缺陷不容易在胎兒期檢出,即便發現,也往往是大月份了,小范、小劉的胎兒就遇到了這樣的不幸。
彩超醫生多角度反復查看胎兒的胸腹部,發現胎兒部分腹部臟器移位到了胸腔,對心臟、雙肺形成擠壓。經過超聲科徐更田主任等幾位經驗豐富的專家會診,診斷為胎兒膈疝——一種發病率很低的先天性膈肌缺損。
先天性膈肌缺損會嚴重影響胎兒臟器發育,尤其是肺、支氣管和心臟受累明顯。由于肺功能發育不良,出生后出現呼吸困難或不能自主呼吸,病死率可達50%,必須在出生后及早實施臟器復位膈疝修補術。
這一診斷如同晴天霹靂,讓小兩口十分沮喪。孩子已經足月,38周的辛苦孕育,準媽準爸已經與寶寶建立了很深的感情,但是突然得知這么嚴重的發育缺陷,他們不知如何是好。產科接診醫生王愛琴主任醫師耐心地給他們講解了先天膈疝對胎兒發育的影響和出生后面臨的危險,建議他們把孩子生下來,視孩子出生后的情況選擇手術時機,為孩子爭取活的希望。王愛琴給他們介紹了該院產科、小兒外科、新生兒科的救治能力,建議他們先到鄭州省級醫院進一步檢查,確診后再決定在哪里分娩和手術。
小兩口聽了醫生的講解,心里有了底,聽從王愛琴主任醫師的建議,先到鄭州看看。經過省級醫院檢查,結果和油田總醫院的診斷一樣。小兩口考慮再三,覺得油田總醫院技術好、服務好、離家近,還是應該在那里分娩和治療。回家稍事準備,很快就住進了該院產科。
產科對這位特殊的孕婦非常重視,楊敏主任組織科室會診后,立即把情況向王秀琴主任、郭學軍院長助理和主管領導馬榮龍副院長匯報。根據馬榮龍副院長指示,醫務部組織婦產科、兒科、胸心外科、普外科、手術麻醉科、超聲科等多科室專家聯合進行會診討論,精心制訂分娩和出生后的救治預案,為挽救寶寶生命盡最大努力。
孕婦在產科得到嚴密監護,6月16日中午出現規律性宮縮,推進產房,并通知新生兒科醫生前來協助。為了給母嬰最大的安全保護,減輕產痛,產科給她實施水囊誘導自然分娩。在醫生護士們的精心呵護下,順利產下體重3450克的男嬰。
果不其然,寶寶出生后很快出現了呼吸困難、全身皮膚發紺等缺氧情況。產科和新生兒科醫生評估孩子生命體征后,立即實施氣管插管術輔助人工呼吸,隨后迅速轉入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
在 NICU,大家圍繞這個一出生就蒙受磨難的小生命忙碌起來。和俊杰主任組織劉雪杰、袁霞、郭紅娜等醫護人員進行科內會診,制訂救治護理方案,采取科學、合理、有效的救治措施穩定孩子的生命體征,為下一步手術創造條件。
在NICU只能暫時維持生命,根本的解決辦法還是要進行手術。胸外科林慶勝主任、普外科楊西鵬主任先后來到NICU,他們查看了孩子的基本情況和各種檢查指標,發現孩子先天性膈疝及并發癥相當嚴重,必須盡快實施手術治療,否則,一旦出現肺高壓、循環衰竭等嚴重并發癥,孩子生命難保。
時間就是生命!林慶勝、楊西鵬、和俊杰、劉雪杰幾位專家再次與家屬溝通孩子的情況和手術的必要性。孩子的爸爸堅定地表示:“孩子的生命和我們全家的希望都拜托給你們了,我們既然選擇在這里把孩子生下來,就是充分相信你們,風險我們擔,你們放手做吧……”
樸素的話語表達了家屬對油田總醫院的充分信任,幾位專家深感責任重大。當晚8點,孩子出生4小時后送進了手術室。林慶勝主任帶領胸心外科團隊,楊西鵬主任帶領普外科團隊,焦麗主任帶領手術麻醉科團隊,強強聯手,密切配合,決心要把這個小生命留在這個多彩的世界。
麻醉成功后,林主任按照預設手術方案將手術切口選在左后外側第七肋間。隨著孩子胸腔慢慢打開,發現孩子的胃、脾臟、小腸、結腸“越位”到孩子的左側胸腔,左肺被明顯擠壓,心臟被“排擠”到了對側,膈肌部有一個10×4.5cm的大缺口。由于疝內容物太多,難以順利還納,林慶勝、楊西鵬兩位主任商量,決定在孩子的腹部正中再切開一個手術入路,減輕腹部壓力,幫助胃腸“歸位”。打開腹部,膈肌缺損完全暴露,使手術修補更為順手。兩位主任密切配合,小心翼翼地在孩子心包處選取大小適宜的自體闊筋膜作為補片,巧妙地縫合到膈肌缺損處,先連續縫合,再間斷縫合加強,放置引流管,修補成功。
正當準備關閉兩個手術缺口時,楊西鵬主任觀察到孩子的腸管顏色稍暗,意味著剛歸位的腸管血供不良。他示意巡回護士取來溫鹽水,用紗布蘸著鹽水慢慢熱敷腸管,一次又一次,細心觀察著變化。漸漸地,腸管顏色紅潤了。
逐層縫合,關閉胸腔和腹腔兩個手術切口,手術獲得圓滿成功,專家們相視而笑,緊繃的神經終于放松了下來。
手術雖然完美,但這場生命大營救才剛剛開始。孩子回到NICU,新生兒科的醫生護士們開始了更艱難的救治工作。
膈疝術后,原來移位的組織器官復位,會出現一系列的病理反應,需要重新接受臟器定位,由此產生胸腹內壓增高等一些特異性并發癥。NICU及時請來林慶勝、楊西鵬前來會診,妥善處理氣胸、腹脹、水腫問題。劉雪杰、袁霞兩位大夫和責任護士寸步不離地守著孩子,時刻觀察孩子的生命體征和生理變化,及時對癥調整用藥,精心護理手術切口,幫助孩子引流、排氣、降腹壓。
夜深了,NICU仍然燈火通明,燈光照在醫生護士們帶著口罩的臉龐,那一雙雙明亮的眼睛格外有神。暖廂和嬰兒床整齊排列,監護儀的滴滴聲,呼吸機的嗡嗡聲,輸液瓶藥液緩慢釋放后咕嚕咕嚕的氣泡聲,這一幅場景讓人聯想到“諾亞方舟”,NICU就是一個救渡生命的方舟,醫生護士就是呵護生命的無翼天使。她們堅守方舟,不會飛走。
膈疝造成的臟器移位,最嚴重的問題是影響了胎兒肺功能發育。NICU在和俊杰主任指導下,應用肺活性劑促進肺功能,孩子很快就具備了自主呼吸能力,順利脫掉了有創呼吸機,改用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再慢慢過渡到自主呼吸。
營養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手術切口愈合、提高免疫功能和抵御感染等非常重要,NICU的護士們與家屬密切配合,在術后第10天嘗試為孩子開奶,結果喂食后出現腹脹、嘔吐等不耐受情況。護士們及時改喂容易消化吸收的深度水解奶。從開始時的每天2毫升,逐漸增加喂食量,孩子的體重慢慢增加,肢體慢慢長長。
術后感染也是一個極大威脅。寶寶胸腹部有兩個巨大的手術切口,一旦發生感染,后果不堪設想。由于腹壓過高,孩子腹部切口不但不愈合,還出現了緩慢開裂的情況。楊西鵬主任及時前來看望,為孩子降腹壓、切口加壓包扎,指導NICU護士進行術后護理。燒傷整形科也派出劉韶軒副主任醫師會診,每天來為寶寶換藥。
經過38天的精心呵護,“小焦點”康復了,身體發育和滿月嬰兒沒有明顯區別,體重長到4250克,達到了出院標準。7月23日,他的爸媽和爺爺奶奶一起來接他回家。回想一個多月來油田總醫院兒科、產科、胸心外科、普外科等等眾多的醫護人員為搶救寶寶的生命費盡了心血,一家人感激之情無以言表,特意請人制作了一面錦旗,恭恭敬敬地送到了馬榮龍副院長的辦公室。
先天性膈疝無疑是對新生兒生命的巨大威脅,膈疝修補手術創傷大,風險高,加之患兒先天發育不良,并發癥多,救治十分困難。但油田總醫院多科室醫生護士懷著高度的責任心、使命感,憑借精良的新生兒危重癥救治技術和多學科協同優勢,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為只有50%成活希望的寶寶贏得了活下來的機會,彰顯了白衣天使的大愛情懷!
(司民權/文 張占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