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11時,省防指決定將河南省防汛應急響應級別由Ⅳ級提升為Ⅲ級。
在魯豫交界處的濮陽范縣龍王莊鎮西于樓村,21歲的范義剛一大早就忙碌起來,今天他要去村委會用村里的“大喇叭”給鄉親們做一次防溺水宣講,讓家長和青少年明白暑期做好安全防護的重要性。范縣位于黃河中下游北岸,今年降雨量較多,防汛任務艱巨,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巨大,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非常嚴峻,范義剛已經在范縣龍王莊鎮開展了三次防溺水宣講。
范義剛只是濮陽無數大學生志愿者中的一員。這個暑期,總能看到一個個身著綠馬甲的的年輕身影活躍在濮陽大大小小社區村落,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濮陽市“晨曦”大學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宣傳員。
防溺水宣講 彰顯共青團速度
市、縣、鄉三級團組織聯動,組建防溺水宣講團。按照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要求,團市委積極發動青年志愿者開展防溺水宣傳工作。團市委積極謀劃,7月7日,團市委發布組建濮陽市“晨曦”大學生防溺水宣講團的通知;各縣區團委積極響應,紛紛通過各自微信公眾號發布招募公告,號召返鄉大學生積極參與防溺水宣傳志愿服務;鄉鎮辦團委積極配合,第一時間動員轄區內社區、村莊全力配合大學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講活動。在五縣四區各級團組織的共同努力下,一周時間,來自全市的2874名濮陽在讀返鄉大學生踴躍加入宣講團 。
“五個統一”組織步調一致。為了使全市大學生防溺水宣傳工作步調一致,各縣區團委統一發布招募公告,團市委為志愿服務活動統一制作宣講教材,各縣區團委統一組織志愿者培訓,統一成立示范性宣講團、統一為大學生宣講員頒發聘書。
“四個一”宣講內容豐富。為了防止防溺水宣講活動流于形式,團市委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以“四個一”為載體防溺水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講,即開展一次“大喇叭”宣講、開展一次預防溺水安全教育課、進行一次防溺水安全排查、進行一次重點教育對象家訪為內容的“四個一”防溺水宣講要求。
“每當看到新聞中出現青少年溺亡的報道,我都很悲痛,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和未來啊,能有這樣一個志愿服務的平臺實在是太好了。”來自范縣的大學生宣講團的于藝啉在參加防溺水宣講團統一培訓的時候這樣說。
“接地氣” 凝聚大學生力量宣講防溺水
華龍區“晨曦”大學生志愿服務隊的王瑞軒在得到要組建防溺水宣講團時十分激動,他說:“志愿服務并非我認為的那樣聲勢浩大,原來我一個人也可以做,原來給孩子們講一講防溺水的小知識也是志愿服務,原來志愿服務是如此的接地氣,能加入“晨曦”這個大家庭,我感到十分榮幸。”
來自“晨曦”總隊宣講團的李雨桐為華龍區瑞景社區的孩子們做了一期防溺水示范性宣講,她感觸良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我相信有無數個和我一樣的大學生,我們都想為家鄉奉獻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我們需要這樣一個平臺,我們需要有這樣一個組織指引著我們做志愿”。
大學生從事志愿服務活動既可以服務社會又可以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志愿精神也早已在大學生心中根深蒂固。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身體力行地為防控工作作出貢獻是很多大學生所向往的;在疫情稍緩的現在,深入社區、鄉村開展防溺水宣傳也是很多大學生所期盼的。志愿服務是行動,也是精神,它傳遞的是責任和擔當。
截止目前,全市共有2000余名大學生宣講員深入1041個村莊、社區,開展防溺水宣傳1616場次,覆蓋青少年185679人,其中留守兒童14104人。
團市委書記孫麗君在決定組建大學生防溺水宣講團時表示,通過我們大學生防溺水宣講,哪怕是用村室的大喇叭進行一次宣講,只要能有一個孩子免于溺水事故,我們的工作就是有效果的、有意義的。這支千人隊伍將以大學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宣傳員的身份為他們身邊的青少年宣講防溺水知識。
“晨曦計劃” 打造大學生志愿服務品牌
濮陽市“晨曦”大學生志愿服務隊是團市委抗疫成果的成功轉化。團市委依托濮陽市“晨曦”大學生志愿服務隊,凝聚在讀返鄉大學生力量,圍繞全市中心大局,謀劃開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務活動。截至目前,“晨曦”已經開展“保護母親河,爭當‘河小青’”、大學生防溺水宣傳志愿服務活動等項目。接下來,團市委還將謀劃開展助力文明城市創建、社區治理、直播助農等系列活動,形成“晨曦計劃”,培養“晨曦”成長為服務水平高、示范作用強的優質志愿服務組織,打造濮陽大學生志愿服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