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
詩經是一幅絕美的畫卷
令人遙想千年
畫卷里描述的植物叢多
每一種植物都有一個美得銷魂的名字
每一種植物都承載著古人對生活的向往與情愫
在現代人 現代生活里
覓得一處詩經之地
難得
在濮水之陽 金堤之畔
河南金堤河國家濕地公園
這里可以嗅到詩經中記載的兩千年草木之香
這里——
水碧草木深
風動鳥驚夢
……
河南金堤河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濮陽縣境內。出了濮陽縣城,沿著濮渠路向南約兩三百米,路兩邊高低綿延的微地形,上面柳綠花艷,人工湖水開闊平坦,不時有水鳥從湖面掠過……這便是河南金堤河國家濕地公園。它是以金堤河道為主題的濕地公園,金堤河與馬頰河在此交匯,溝渠縱橫,植被叢生,大美濕地渾然天成。
走入金堤河濕地公園,寬闊的圓形廣場上一尊“秦始皇跑馬修金堤”的威風雕塑赫然而立。先來說一個流傳千年的傳說吧,傳說秦始皇剛統一中國,黃河在濮陽一帶年年決堤泛濫成災,他下令在此修一條黃河大堤,取名“金堤”,寓意固若金湯。秦始皇沿黃河騎馬,馬兒跑到哪里,下命令金堤修到哪里。這個美麗的傳說,給金堤河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嘉永元年(1848)一位儒學愛好者兼繪畫大師把《詩經》中的植物繪制成莫迪蘭繪本——《詩經名物圖解》。對比名物圖,在金堤河濕地公園,你可以找到詩經里描繪的兩千年前的植物的身影。請在這里欣賞一下這些美了千年的植物吧。
開闊的蓮花塘上,葉影妖嬈、蓮蓬如碗、蓮花接天,魚兒戲水忙其中。如畫般的美景賞心悅目,讓游玩的人流連忘返。
*詩經《國風·山有扶蘇》“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山上扶蘇枝茂盛,濕地荷花粉又紅。看到的不是美男子,卻是你這小子傻又瘋。遙想兩千年之外,應當就是這個荷花滿塘的季節吧。
*詩經《國風·澤陂》“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池塘四周有堤壩,池中有蒲與荷花。憑欄而立,暖風拂袖,你就感覺——忽有古人心上過,甚似荷香撲面來。
沿著長長的絳紅色木棧道一路向南,兩旁草木葳蕤、枝葉蔥蘢,青香沁人,這里是濕地特色的景觀!這里能尋見兩千年前就已生長不息的植物——蘆葦、水彬、苦戠(zhi)、繁縷、茜草、銀丹、蜀葵、馬蓼……
詩經《國風·鄭風·出其東門》“出其闉阇,有女如荼。雖則如荼,匪我思且。縞衣茹藘,聊可與娛。”對比《詩經名物圖解》,這是不是詩經中的“茹藘”?
這勝似烤熟串好的火腿腸一樣的水草一定是詩經里提到的蒲草!
在河塘高茂及腰的草叢間,柔韌的蒲草莖桿舉著黃褐色的蒲棒,這是蒲草長出的果穗。據說,古人常在夏季采收蒲棒上面的黃色雄花序,曬干后磨成花粉,稱為蒲黃,也是一味中藥。雌花序上的毛絮,叫蒲絨,可用來填充枕頭或香囊。蒲草草莖,形如劍,質韌如絲。人們拿它做草編制品,如斗笠、草鞋、草席、草扇、草簾。
詩經《國風·揚之水》“揚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與我戍許。”《國風·澤陂》中“彼澤之陂,有蒲與蕑。有美一人,碩大且卷。”
品味詩經,那里面的男子會不會順著淺波的小河,束一捆蒲禾,將蒲穗做成香囊,送給在水一方的伊人呢?
蜀葵最早載入詩冊,是因為它能吃。詩經《豳風·七月》詩中,有“七月亨葵及菽”的詩句。古人的日常,總會和一草一木發生聯系。不知道詩經里記載的能烹的葵菜與我們現在看到的蜀葵是不是同一家?它或許長在公園的某個角落,長在你上班必經的路上,長在小區某一個有土的旮旯。蜀葵不需要精心呵護,恣意生長在這天底下,質樸而簡約。
棧道迂回處,滿目蔥郁的蘆葦叢。詩經《國風·蒹葭》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蒹是沒長穗的蘆葦。葭是初生的蘆葦。蒹葭,指的就是眼前的蘆葦吧,只是時空有別。高高長長的蘆葦隨風舞動、碧波起伏。前人是隔著蘆葦坡去尋在水一方的意中人,而你,可以蛻下疲憊,讓眼前的美景滌蕩心靈,回歸自然,換一種心境。
詩經《齊風·甫田》:“無田甫田,維莠驕驕。”莠,是田中雜草,莠今名狗尾草。這種草,應該見的最多。在小河邊、雜草叢、路沿上,它隨處都能見得到。
據濮陽縣濕地管理處負責人豆永輝介紹,這幾年我市通過對濕地保護與修復項目,恢復和增加了野生鳥類棲息、繁衍和遷徙的場所,重點珍稀物種得到有效保護,濕地生態系統更加健康完善。植物原有:82科166屬217種,增加:18科56屬100種,現有:100科222屬317種;鳥類原有16目40科114種,增加:6種,現有16目40科120種;野生動物原有29目67科193種,增加:1目1科10種,現有30目68科203種。
清草香 花意濃
晝蟬鳴 夜流螢
這是夏天的金堤河畔
愿你
掬一捧清甜的水
洗凈一臉疲憊
拂云一身灰塵
于暮光傾于四野之時
只影伴花香
獨身淺淺行
領略世間美物
感受人間靜好
……
記者 趙玲 通訊員 豆永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