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通報,對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先進單位進行表彰,濮陽市被評為“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進市”,在受表彰的9個省轄市中位列第二。同時,清豐縣和南樂縣被評為“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進縣”,臺前縣被評為“全省農村廁所革命先進縣”。2018年以來,濮陽市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精神的重要抓手,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突破口,認真學習借鑒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以破解和整治“怪圈”為導向,補短板、強弱項,創新發展模式,全面做好治理、提升、發展大文章。全市所有行政村基本實現了“垃圾清零”,戶廁改造群眾滿意度連續兩年“奪冠”,村莊綠化率持續提高,農村環境面貌有較大改觀。
華龍區岳村鎮東田村新貌。僧少琴 攝
四季戰役助推環境改善
2018年以來,濮陽市堅持問題導向,持續打響村莊清潔行動春夏秋冬四季戰役,抓好交通要道兩側、人流密集區等重點區域清潔整治,拓展優化“三清一改”主要內容,引導群眾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建立健全長效清潔機制,推動村莊清潔行動常態化、制度化、持續化。清豐縣實施“清潔清豐”等五大整治工程,“引、建、管”三措并舉,實現了綜合整治同步推進。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入北京環衛集團,全縣503個行政村和縣城、縣鄉道路統一環衛管理,做到了“一把掃帚掃到底”。先后完成引黃入冀補淀涵養帶、大廣高速、G106改線、G341等7條生態廊道綠化工程,形成了縣域林蔭交錯的良好生態畫面。全縣所有河道清淤、綠化、建壩、建閘,清理垃圾及阻水障礙物4700余處,全縣河溝渠全部實現“聯網”,做活了全縣水系。籌措資金3.85億元,采取管網延伸方式,連通全縣16個供水廠和135個單村或聯村供水站,新建柳格鎮、雙廟鄉、大流鄉等3處集中供水廠及高堡鄉1處增壓站,實施單村供水站并網工程供水方案,完善了縣、鄉、村三級供水網絡。
智慧監管提高改廁水平
濮陽市按照“有序推進、整體提升、建管并重、長效運行”的思路,堅持科學謀劃、精準施策、高質量推進,在零基礎的前提下,累計改造無害化衛生廁所37.1萬戶,全市農村衛生改廁普及率達87%。在全省開展的2019年度農村戶廁改造第三方評估中,濮陽市取得了綜合評估第三名、群眾滿意度第一名的成績。在信陽召開的全省第五次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會上,濮陽市被表彰為“農村廁所革命先進市”。在全省第五次、第六次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會上,濮陽市分別作交流發言。在改廁實施過程中,濮陽市探索出西邵改廁綠色循環發展之路。南樂縣按照居民居住密度,加大廁所管護投資力度,購置抽糞車輛45臺,在每臺抽糞車上加裝車載GPS定位器、車載攝像頭,設置電子圍欄,避免糞污亂傾亂倒,實現了抽糞車抽運全程監管。同時,為大三格化糞池及農戶化糞池安裝了無線液位傳感器,實現了糞池滿溢及時預警清掏。在全省率先建設了智能管護平臺——“南樂縣農村廁所智能管護平臺”,群眾通過微信掃碼便可方便快捷地報抽、報修,平臺通過實時監控對抽糞車自動調度,及時為群眾提供抽糞維修服務,實現了一個平臺提供收集、上報、交辦、反饋全鏈條服務,管護制度與科學技術有效結合,推動了廁所管護的精細化、智慧化、信息化,解決了農村改廁管護難題。在廁所糞污處理利用上,南樂縣把廁所糞污和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統籌考慮、同步推進,實現了全鏈條無害化處理,資源利用“一盤棋”。全縣共建設400立方米以上的大三格化糞池11個,年可轉儲糞污2.8萬立方米,糞污經二次發酵2~3個月,徹底消除致病菌和蟲卵后,就近由發展高效農業的承包大戶或果樹種植大戶使用,既節省了化肥投資,又提升了肥料品質,為農業綠色發展奠定了基礎。
“邊角經濟”引領強村富民
為進一步鞏固全市村莊清潔行動成果,扮靚農村環境面貌,濮陽市出臺了《村莊整治花草種植綠化提升專項行動方案》,按照“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要求,扎實開展村莊整治和綠化提升工作,做到了清除垃圾無死角,逐步實現了種樹植綠全覆蓋。臺前縣在種植綠化提升中成績突出。該縣確立了發展“邊角經濟”的綠色循環發展之路——在村內“邊邊角角”的裸露土地上種花植綠,從根源上改變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落后面貌。為使“邊角經濟”給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將“群眾參建、群眾管理、群眾受益”貫穿“邊角經濟”發展始終,臺前縣想法設法推動廢舊宅基地由環境治理的難點變成美麗鄉村建設的亮點,采取政府、集體、村民等多元化投入方式,組建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搭建村民共享股份制平臺,全面整合房前院后廢棄土地、荒廢宅基地等資源,種植花草、蔬菜、果樹,建設涼亭、廊道,分片打造,變廢為寶,將廢舊宅基地打造成花園、果園、菜園、公園,有效盤活了村莊閑置宅基地資源,促進了集體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為加強“四園”日常管護,各行政村還制訂了村規民約,建立了獎懲機制,規定農戶負責綠化自家房前屋后,村集體負責綠化公共部位。
認領胡同提升幸福指數
濮陽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有效舉措,把解決農村村莊街道胡同黃土裸露作為民生工程,利用閑置廢磚鋪設胡同,領導帶頭、群眾參與,建機制、促長效,倡導鼓勵縣區硬化胡同,解決雨天出行難問題。南樂縣在全縣所有村莊開展“鋪胡同、綠墻根”活動,利用拆除違建和群眾廢棄的舊磚瓦、舊建材,發動群眾自己動手鋪胡同,不僅節約了資金,而且加快了建設進度。水泥硬化胡同每平方米需80元左右,使用舊磚瓦鋪胡同每平方米僅需20元左右,僅此一項,硬化3200條胡同就節約資金7000余萬元。
鄉村要發展,環境是“底色”,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一環。“十四五”的藍圖已經繪就,農村人居環境五年提升行動的號角也已吹響,濮陽市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抓鐵有痕,踏石留印,持續用力,久久為功,讓廣大鄉村凈起來、美起來、富起來,走好具有濮陽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為建設富強濮陽、生態濮陽、創新濮陽、幸福濮陽作出積極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