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經濟是一個地方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今年以來,全濮陽市工信系統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在全國資源枯竭城市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為目標,圍繞構建“一高、四新、兩能”發展格局,堅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主攻方向,以促進制造業倍增行動為抓手,不斷提升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全市工業經濟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
1—10月,全濮陽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完成工業稅收50.3億元,同比增長38.2%;完成工業投資113.46億元,同比增長9%。預計全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8%左右。
制造業倍增行動扎實推進
制造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也是托住就業基本盤、邁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的重要抓手。6月9日,全市“萬人助萬企”活動暨制造業倍增行動推進會召開,吹響了濮陽市實施制造強市戰略的沖鋒號,發出了推進濮陽制造業“四年倍增”的時代強音。
為扎實推進制造業倍增行動,濮陽市出臺促進制造業倍增四年行動方案,明確11項重點任務,進一步明晰發展路徑。充分發揮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用,每月通報工作開展情況,擬定配套考評辦法,推進倍增行動落實落細。
扎實開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賦能攻堅、工業“拼項目 促投資”等行動,強力推動163個重點制造業項目建設。截至11月底,遠景智能風機裝備制造基地、盛源能源順酐等76個項目竣工投產,巴德富新材料產業園、展辰新材料溶劑型水性涂料等76個項目加快建設。大力實施128個“四化改造”項目,79個項目竣工投產,45個項目加快建設。
依托2023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舉辦濮陽市產業轉移專題對接會,簽約項目24個,總投資275.6億元,為制造業招商到位資金實現倍增打下了堅實基礎。
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優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著力點。今年以來,濮陽市圍繞6大產業集群和19個產業鏈,研究制訂培育重點產業鏈工作三年行動方案,配套出臺“一鏈一策”培育計劃,加快促進產業鏈提能晉級。
以“四新”產業培育壯大開辟新賽道。聚碳新材料產業鏈“1+3”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綠色涂料產業鏈初步形成,高端聚烯烴、高端精細化工及電子化學品特色產業鏈加快推進,生物降解材料產業集群成為全國第一個形成閉環產業鏈的集群。推廣新能源汽車6918輛,市城區純電動公交更新率實現100%。環保裝備制造產業向研發、設計、制造、服務“四位一體”加速轉變。工業互聯網+危化安全平臺、綠探生物質鍋爐工業互聯網等一批產業項目加速落地,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向縱深拓展。
以“兩能”產業加快發展搶占制高點。成功舉辦氫能裝備展,展品覆蓋氫能及燃料電池全產業鏈。國鴻氫能大功率燃料電池動力系統、中沁泰康氫燃料電池等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條加速形成。濮陽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研究院、市類腦智能醫療裝備有限公司榮獲2023年河南省人工智能創新平臺、重點企業,超聲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獲評2023年河南省人工智能應用案例。
傳統產業發展實現提質升級。以“四化改造”為抓手,推動傳統產業蝶變升級。化工產業方面,22個新型化工基地重點項目建成投產,由基礎化工向化工新材料轉型步伐加快;氣化島開工建設,國際化工物流園、化工園區專用污水處理廠等工程加快推進。裝備制造產業方面,浙江運達零碳裝備制造產業園、新宇博訊消防設備生產基地等項目簽約落地;海林特種設備移動壓力罐車在全省率先獲得工信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資質,首批壓力罐車成功下線。食品加工產業方面,14家食品加工企業入選省創新型中小企業名單,2家企業通過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評價認定。現代家居產業方面,清豐木材集散中心、伯特利智慧家具產業園等項目加快推進,萬隆原輔材料城投入運營,“原輔材料配套、家居生產、家居商貿流通、會展中心家居展覽服務”四大功能板塊逐步完善。羽絨及服飾加工產業方面,組織企業參加國際羽絨博覽會和冬季時裝時尚貿易展會等,簽訂5萬余件棉服帽子、200噸精洗羽絨等訂單;瞄準羽絨制品深加工方向,建設羽絨及服裝加工產業園,實現年加工3500萬件羽絨服裝制品生產規模。
市場主體培育卓有成效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更是引領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濮陽市充分激發和釋放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工業經濟內生動力。
實施大企業培育計劃。截至10月底,30戶重點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99.92億元,占規上工業營收的59%。開展制造業頭雁企業培育行動,濮耐股份等4家企業獲評省級制造業頭雁企業,銳馳高科等5家企業獲評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均創歷史新高。
實施中小企業成長計劃。2家企業通過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10家企業通過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超額完成市定目標。2家企業成功創建2023年度國家級綠色工廠,6家企業成功創建2023年度省級綠色工廠。蔚林新材料等21家企業榮登2023中國石油和化工企業500強榜單,創歷史新高。加快工業設計與制造業全領域深度融合,成功創建首批7家市級工業設計中心,首批10家可塑性強、帶動性好的企業打造工業設計“十大案例”,樹立工業設計發展標桿。
加快數字化融合發展步伐。數字產業化跑出“加速度”,新建5G基站1728個,5G用戶占比達43.7%,居全省第二。大數據智慧生態園、三創園區等累計入駐企業超50家,優必選防暴智能巡檢機器人研發生產等項目啟動建設,京東智能城市(濮陽)消費促進中心項目投入運營,服務企業超200家,實現線上營業額超2億元。產業數字化邁上“快車道”,成功創建2個省級智能工廠和3個省級智能車間,完成省定目標任務。濮耐股份被評為省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全省共10家),邁奇股份高端電子化學品智能化制造等2個項目,被評為2023年度河南省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新模式示范項目。
“萬人助萬企”活動見行見效
把“萬人助萬企”活動作為全面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切實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提升服務企業水平,企業的獲得感明顯增強。
建立“助企干部+服務功能組+助企強鏈工作專班”服務新模式,全市2691名助企干部包聯企業2884家,各類市場主體實現全覆蓋,今年共收集交辦問題371個,已解決366個,問題化解率98.7%。
舉辦建材行業產銷對接、海爾希甲胺產品專題對接會、銀企對接等“四項”對接活動119場,幫助企業達成產銷意向48.61億元、融資83.72億元、技術合同成交額24.36億元、達成就業意向5.87萬人。
編印發放惠企政策明白卡、落實指導手冊等6800余冊,舉辦惠企政策宣講活動27場,落實規上工業企業滿負荷獎690萬元,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優惠3.83億元,加計抵減政策優惠1521.71萬元,“六稅兩費”減免金額1.56億元。
組織天地人環保申報國家重點“小巨人”企業獎補資金、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獎補資金235萬元;組織市中小企業過橋資金委員會、河南電商產業園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申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獎補資金,分別獲得融資服務機構獎補資金300萬元、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獎補資金10萬元;幫助創新型中小企業、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新增貸款10.94億元,爭取省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2275萬元。
新時代,新征程,新任務。2024年,全市工信系統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論述,按照“1226”工作思路(即以新型工業化為統領,大力實施換道領跑、數字化轉型2個戰略,持續深化促進制造業倍增、“萬人助萬企”2個載體,具體抓好6項重點工作),積極創建國家級“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省級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萬人助萬企”活動優秀省轄市,力爭2024年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站穩全省“第一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