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開始,本屆高考生即將進入志愿填報這一關鍵環節。選專業還是選學校,一直以來是報志愿過程中的一道難題。是為了更好的學校選擇冷門專業,還是為了熱門專業選擇“遷就”下一檔學校?還是“先別管專業,考進去再轉”?(6月16日中國新聞網)
最近,我國多所高校提出“零門檻”轉專業。對此,有人給考生填報志愿支招,“先不必太在意專業,進大學后再換專業。”這種想法是要不得的。填報志愿時還是要從自己的興趣、能力出發,盡可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專業。因為“零門檻”轉專業并非學生想轉就一定能轉成功,通常,轉入有名額限制,且要進行相應的轉專業考試。
根據高校發布的轉專業政策,相比之前對轉出學生有學績點要求、申請轉入專業限制,允許學生不受限制地申請轉專業,這是一個很大進步。體現了大學尊重學生意愿、擴大學生選擇權的開放精神,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專業的滿意度,也會促進大學各學院重視專業建設,以轉專業機制引導各專業競爭。
但是,大學給學生提供“零門檻”轉專業機會,不是說學生在選擇大學、專業時不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而是給學生持續探索興趣、愛好,學習自己更適合的專業的自由空間。這可減少在填報志愿時的糾結,也可激發學生進大學后的學習興趣。
在高考填報志愿時,部分考生確實存在“是選大學還是選專業”的糾結。如何選擇,因人而異。如果學生有明確的學校興趣、專業興趣,那就堅持按興趣、專業選擇,不要盲目追逐所謂的“熱門”,因為不論是未來的學業發展還是職業發展,都要求學生必須學好相關專業課程,如果沒有興趣、盲目跟風選擇,會因缺乏對專業的興趣而掉進“熱門”的陷阱。
一些學生沒有自己明確的專業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根據自己的考分實力、可報考學校的目標范圍,來決定選學校還是選專業。如果報考的是進行通識教育的985、211院校,可以“選學校”為主,因為這些學校關注學生基本能力培養,普遍實行按大類培養,并有轉專業政策;如果報考的是進行職業教育的地方本科院校、高職高專,則以“選專業”為主,因為這些院校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技能人才,選擇這類院校要關注能培養就業技能的特色專業。這要求學生在進行高考志愿填報時,要綜合分析自己的興趣、考分實力和其他能力,對目標學校、專業進行充分了解,組合好自己的高考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