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全省首個省科技廳認可的免疫細胞與基因治療CDMO中試基地、全市首個國產化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諸多“首個”集聚,讓歷下區在回答“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個命題上更加鏗鏘有力。日前,由濟南市“項目深化年”經濟宣傳工作專班指導,濟南日報策劃組織的向“新”而行——濟南新質生產力主題報道活動走進歷下區。專家學者在一線企業實地調研和座談,充分感受歷下區蓬勃向上的新動能和以科技創新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細胞工廠在這里“快成長”
7歲女孩艾米莉是世界上第一位接受CAR-T細胞治療的白血病(ALL)患兒。經歷一番治療,她像火中的鳳凰一樣涅槃重生。至今,她體內癌細胞已經完全消失了12年。
艾米莉接受的CAR-T細胞治療,正是本次歷下調研采風之行的首站——山東省免疫細胞與基因治療CDMO中試基地“主打的”細胞治療技術。“我們主要從事針對腫瘤等難治性疾病的CAR-T、CAR-NK全流程工藝技術開發,為創新藥申報企業提供一站式CDMO服務。”山東麗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邱學良說,這是山東省首個省科技廳認可的免疫細胞與基因治療CDMO中試基地,代表著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方向。而免疫細胞與基因治療CDMO中試基地所在的園區就是歷下區麗山國際細胞醫學產業園。專家學者走進園區展廳,深入了解長嶺高科片區的發展定位、整體規劃、配套設施等。
據介紹,園區包括三大功能板塊——生產開發平臺、研發創新平臺、配套服務區;五大服務平臺——基因與測序服務平臺、免疫細胞與基因治療CDMO中試基地、組織細胞庫及制備中心、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促進平臺、藥物安全性評價平臺等。園區還建有四星級酒店、餐飲、超市等配套設施,可提供住宿、會議、餐飲等商務服務。
廣栽梧桐樹,筑巢引鳳來。清晰的產業定位、專業的藥物研發平臺、完善的配套服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入駐。截至目前,園區已匯聚賽爾生物、中源協和、素合生物、天互生物等細胞與基因治療類優質龍頭企業,以及華測檢測、山東欣博、安必達、天河科技等業內知名企業。目前已入駐的企業中以生物制品、藥物技術研發、醫療器械、診斷檢測業務為主,包括上市企業5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瞪羚企業6家、專精特新企業7家。
專家學者調研發現,園區在招引產業企業入駐的同時,還注重發揮平臺優勢,通過聚焦“種子項目”,尤其是博士、博士后創業項目,聯合高校、科研院所、醫院、龍頭企業、社會資本等建設平臺資源庫,為人才創業項目提供完整的物理空間、硬件配套和軟性服務,打造生物醫藥產業“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完整孵化鏈。日前,園區內麗山博創中心孵化空間已經開放,將吸納高層次人才創業項目50個。
“園區可以為科學家和新藥創新公司提供細胞治療藥物從申報到臨床生產的一站式服務,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要素集中、資源配套、產業鏈閉合的細胞產業聚集區及技術孵化平臺。”麗山健康(山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高俊表示。
作為世界各國競爭的科技制高點之一,生物醫藥產業近年來蓬勃發展。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將“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醫藥”作為生物經濟四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為了搶抓機遇,歷下區迅速布局,憑借技術人才優勢、平臺優勢,將生物醫藥產業列入全區現代工業產業體系的重要一環,麗山國際細胞醫學產業園的建設與發展只是其中一個縮影。
芯片國產化在這里“加速跑”
“別看這個加速模塊只有半張信用卡大小,卻具有22T的算力,可以大大提升芯片處理數據的速度,可以應用在圖像分類、無人機、機器人等領域……”當調研采風團隊到達第二站——濟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展廳時,專家學者紛紛被里面一個小小的產品所吸引。
“我們通過硬件與芯片共同賦能,同步實現高速訓練與學習。像這樣的硬件產品,已經廣泛運用于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慧交通等各領域,覆蓋了推理和訓練的全流程。”濟南科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侯若冰介紹。
當前,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未來數字化和智慧化的發展,都離不開芯片。濟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就是專門致力于國產化人工智能核心算法的研發支持與應用適配,作為濟南首個國產化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旨在為全市生物醫藥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提供國產化、自主可控的算力服務。
“我們的核心設備是Atlas900A I集群,GPU基于昇騰910芯片構建,100p算力共包含384張昇騰910芯片,有效推動人工智能國產化進程。”侯若冰說,作為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心依托先進的算力和算法設計,通過昇騰A I集群,服務于人工智能與生物醫藥、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多個行業的融合創新。
中心還通過與國內外眾多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的緊密合作,共同推進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化進程,加快了新質生產力的培養和應用。
具體到場景運用方面,中心已經以高效的科技創新為驅動,為千行百業提供了智能化解決方案和服務,助力產業的創新和數字化轉型。例如,幫助山大地緯、魯能軟件、勝軟科技、國網智能、漢鑫科技等30余家企業完成適配和解決方案認證;與山東建筑大學、齊魯工業大學等10余所高校共同建設科研創新人才培養平臺,以模型商業化為目標,開展適配遷移工作,對接山東大學、泉城實驗室等單位,拓展行業大模型線索9個。其中,泉城實驗室司法大模型、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基于圖像深度學習的藥物跨膜滲透預測大模型正在進行孵化。
科技與金融在這里“雙向奔赴”
剖析歷下區高質量發展進程,毫無疑問,科技與金融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次調研采風活動的第三站就是齊魯科技金融大廈。依次走進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展廳、科創企業孵化加速平臺、融媒體中心、海右路演廳參觀后,專家學者紛紛為這個“技術創新與金融發展”深度融合的高端平臺點贊。
為了落實央行等八部門印發的《山東省濟南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和省金融穩定發展領導小組印發的《山東省濟南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實施意見》,立足濟南金融集聚優勢,2023年4月12日,市科技局和歷下區政府第三次續簽合作協議,讓齊魯科技金融大廈實現擴容升級。
借力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契機,齊魯科技金融大廈不斷集聚全球有競爭力的金融行業龍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堅持以科創金融為主導產業,以交易機構、基金、銀行、保險、券商、會所、律所等服務機構集聚聯動為主線,相繼引入專業的金融機構與科技服務機構,構建“龍頭帶動、產業集聚、業態完備”的園區生態體系。
如今,齊魯科技金融大廈已形成“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金融賦能、人才服務、產業引育、交流合作”服務體系,全方位優化科創金融生態。
“目前大廈已落位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山東科技大市場、數字濟南體驗館等國家及省市區共建平臺,集聚了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三大證券交易所山東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明湖城市發展(山東)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盛王民介紹說,大廈還獲評中國科協海智計劃工作基地、山東省創業投資綜合服務基地、山東省中小企業科創金融及對外交流合作基地、最具活力十大商務樓宇、省級基層黨建工作教學示范基地、海右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等國家及省市榮譽。
數據顯示,2023年齊魯科技金融大廈注冊企業總數324家,入駐企業總營收突破60億元。在已完成注冊的企業中,科技類企業126家,金融類企業69家,類金融企業18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5家,博士以上高層次人才項目4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家,濟南市重點實驗室1個;發明專利61項、實用新型專利84項,軟件著作權402項,商標245件等。
俯瞰片區規劃圖可以看到,地處中央商務區的北大門,齊魯科技金融大廈與在建的環CBD科技創新企業集聚區、上市公司總部基地“明湖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隔路相望。未來,工業南路將成為科技創新與現代金融融合發展的科創金融產業帶、濟南市第二條“億元樓”黃金走廊,也將成為歷下區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