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是向上生長的力量,也是共同期待的未來。在濟南起步區,新興產業像雨后春筍集聚成形,生機勃勃;科研成果皆已走到產業化的“最后一公里”;一項項新技術、一個個新項目,為起步區高質量發展寫下向“新”而行的生動注腳。
日前,向“新”而行——濟南新質生產力主題報道活動走進起步區,觀摩了中科新經濟科創園、濟南綠動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起步區城市展廳等具有代表性的優質項目、龍頭企業。
作為繼雄安新區之后的我國第二個起步區,濟南起步區確立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服務業為主導產業,并把布局未來產業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主攻方向。
在這次調研采風活動中,我們深切感受到,這座備受外界矚目的“未來之城”正在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速催生新質生產力涌流。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以中科新經濟科創園為代表的科創力量加速壯大,園區目前集聚了濟南先進動力研究所、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濟南中科泛在智能計算研究院、齊魯中科碳中和研究院等4家科研院所。濟南先進動力研究所研發的20兆瓦燃氣渦輪動力裝備,技術世界領先,填補國內空白,已實現產業化應用。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圍繞“醫學影像”“精密檢測”“核安全監測”三大領域,著力破解核技術產業發展中的共性關鍵技術難題,打造的精密無損檢測設備及10余款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的輻射安全監測系列產品均已實現市場化銷售。中科新經濟科創園產業載體集聚效應初顯,截至目前已引進落地產業化項目73個,孵化科技型中小微企業54家。
“承擔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兩大使命,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起步區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起步區正厚植科技創新土壤,加快打造黃河流域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起步區數字城市部、經濟發展部、產業促進部等部門以及部分企業負責人紛紛發言,讓與會專家學者對起步區的產業結構、科技創新等領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起步區肩負國家使命、承載歷史擔當、引領區域發展,有良好的空間、人才資本,又享有‘四區’疊加的政策優勢,積極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為加快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體制機制保障,以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不少項目填補國內空白,未來發展前景可期。“山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楊麗對起步區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競爭中,人才始終是最活躍的因素,也是最具決定性的因素。“一些未來的產業,不僅需要‘高精尖缺’科技人才,還要有一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因此要將‘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為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搭建廣闊發展平臺,讓他們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力軍。”山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張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