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全面進入主汛期,防汛形勢日趨嚴峻。同時,局地旱情持續,部分地區可能發生旱澇急轉。各地正全力打好防汛抗旱硬仗。全力應對災情,當地有哪些舉措?受災地情況怎樣?群眾生產生活如何保障?新華社多路記者在防汛抗旱一線進行探訪。
看洪區齊心協力保安全
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廣東梅州多地遭遇罕見洪澇災害。記者在梅州走訪,當地洪水已逐步退去,各方救援人員正在排查處置風險隱患,展開環境消殺,搶通水、電、道路,清淤除障。
在平遠縣仁居鎮一處安置點,70余名被轉移人員被臨時安置于此。村民韋華介紹,她帶著兩個女兒暫住安置點已有6天,早中晚三餐都由酒店提供,還有礦泉水、面包、方便面等物資。
貴州6月22日多地遭遇暴雨襲擊,道路被淹,群眾被困,當地多方救援力量緊急轉移洪水圍困群眾,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當日,貴州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將省級防汛Ⅳ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Ⅲ級。
在貴州安順市西秀區,城區出現內澇險情,消防員沿著被淹區域利用皮劃艇和梯子搭建救援橋實施營救;普定縣低洼地段人員被困、車輛被淹,公路、房屋、農作物等不同程度受災,救援人員涉水深入村寨、內澇嚴重路段,采取背負的方式將受困群眾疏散到安全地帶。
16日以來,湖南出現持續性暴雨大暴雨天氣,沅陵縣五強溪鎮、桃源縣夷望溪鎮等地的短時降雨量創下當地有相關記錄以來的歷史極值。
22日中午,記者抵達受災較重的五強溪鎮,只見山洪過后,村道上堆積了不少淤泥和雜物。在蔣家溪村一處救災現場,來自隔壁官莊鎮的鎮政府干部周德清正在指揮鏟車清除路面淤積物。周德清告訴記者,由于道路出現中斷,五強溪鎮救援力量難以到達蔣家溪村,官莊鎮緊急派出2臺挖機、2臺鏟車,組織人員趕來救援。
22日下午,記者在桃源縣佘家坪鎮前山橋村看到,全村共有12處道路出現小型滑坡和塌方,村里的羅漢果、油茶、黃精等農作物受災比較嚴重。前山橋村黨總支書記燕品優介紹,在黨員帶領下,多位村民投入到抗災搶險中,清理塌方滑坡體,開展生產自救。
看旱區引水保苗保民生
來自國家防總等部門的消息顯示,眼下華北、黃淮旱情有所緩解,旱情主要集中在河北、山東等地。
針對持續高溫,河北省邱縣緊急調度區域內60臺卷盤式噴灌機,利用機井取水,對缺水地塊進行澆灌。“這個機器出水很快。”邱縣北大街村村民王自芳說,看著自家15畝農田基本澆透,心里感覺踏實了。
記者了解到,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會同供電公司建立農電聯動機制,全天24小時監控機井、線路等運行狀態,部署應急發電車,確保不因停電或設備故障影響灌溉。對夏種墑情不足的地區,會同水利部門做好應急引水、調水、提水、送水等工作,并利用大功率水泵、移動澆灌設備等抗旱物資儲備,增加抗旱水源,提高出苗質量。
記者在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馬扎子引黃灌區看到,源源不斷的黃河水在這里過堤進田。“馬扎子引黃閘前不久剛完成升級改造,這次抗旱正好派上用場了。”高青縣水利局農業節水灌溉服務中心主任馬繼泉說。
6月21日的降雨,使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當地旱情有一定程度緩解。鄆城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朱以發說,對于尚未播種的地塊,仍需采取噴灌、滴灌等措施,改善土壤墑情,才能確保出苗整齊。
目前,山東各級已累計投入抗旱資金4.14億元,啟用機電井23.95萬眼、泵站2856處、機動抗旱設備50.43萬套、機動運水車輛7500輛,全力保障城鄉供水和夏種用水需求。
華北、黃淮旱情有所緩解
在山西運城市芮城縣華岳村,夏播的玉米已經抽出了新葉。“我今年種了有80畝玉米,澆了40來畝,再有一兩天就能全部澆完。我們這邊用上了大禹渡灌區的黃河水,玉米才沒有受影響。”華岳村村民黨百成說。
在大禹渡灌區的數字孿生指揮調度室,整個灌區的用水收費、電子計量、閘口流量等情況便一一呈現在了大屏幕上。數字孿生技術的應用使大禹渡灌區實現對干渠節制閘的精準調控。
22日10時,河南省防指決定解除抗旱四級應急響應。過去一周河南省出現兩輪明顯降雨天氣,全省大部旱情緩解。
河南唐河縣是全國產糧大縣。面對持續旱情,全縣組織開展造墑播種和抗旱保苗,成立6個專項指導組、75名農業技術人員深入一線,推廣應用微噴灌、滴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目前,已圓滿完成250萬畝秋作物播種任務。
記者從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截至6月22日,河南省累計夏播面積8890萬畝,占預計面積的98.7%。今年河南省秋糧播種面積繼續穩定在7600萬畝以上。
嚴防旱澇急轉,防范短時強降雨可能引發的山洪和地質災害,成為多地防汛抗旱的重點工作。安徽省防汛部門負責同志表示,當前安徽正值梅雨季,主雨帶南北擺動,還需嚴陣以待做好旱澇急轉防御和各項應急準備工作,引導群眾大旱過后防大澇。 (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