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天酣暢淋漓的降雨后,天空放晴,朵朵白云掛在蔚藍的天空,經深度“梳洗”后的大街小巷道凈路廣,依山傍水的口袋公園人群絡繹不絕,波光瀲滟、蓮荷飄香、飛鳥翩然掠過的大明湖風光旖旎……盛夏時節,漫步在濟南,仿佛置身于油畫中,滿眼清新靚麗、處處規范有序,宜居宜業的大美景象呈現眼前。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
城市的核心是人,為人民群眾提供精細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務,是城市工作的重頭。抓城市管理和服務,既要見人,也要見物,更要見溫度,因地制宜多下繡花功夫,多站在群眾角度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有歸屬感,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標尺。
濟南以百姓需求為出發點,從一針一線縫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下足繡花功夫、拿出過硬舉措,切實提升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努力“管”出城市精細化特色,“理”出城市高品質形象,以匠心之功加快構筑新時代宜業宜居的“人民之城”。
守護“煙火氣”打造舒心“暖城”
“我們擺攤做生意,之前沒有固定的位置,城管一來我們就到處跑。”在濟南市槐蔭區德裕路南頭經營瓜果的流動攤主蘆女士說,“現在規劃了臨時便民疏導點位,有了位置擺攤,可以安安心心做生意了。”
蘆女士所說的這個流動攤,是槐蔭區道德街街道精心遴選出的一處臨時“潮汐攤點”。據悉,槐蔭區利用潮汐攤位靈活機動、短平快的特點,將流動商販集中到指定區域,在規定時間、規定點位進行售賣,并實行劃線定點管理,經營區域內攤販實行“自管自治”模式,簽訂規范經營承諾書,形成“攤販自治+日常巡查”自治管理模式,引導商販換位思考,理解支持城市管理工作,有效解決了特定時間段內占道經營影響城市交通和市容秩序的問題,是在2023年打造的“便民亭”基礎上的“延伸版”。
“現在劃的這個線,攤位擺在里面很整齊,平常從這里路過也不影響交通,有時候想買點東西,都很方便,可以說是一次溫暖的‘雙向奔赴’了!”家住槐蔭區德裕家園一區的劉先生對“潮汐攤點”這一舉措贊不絕口。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城市溫度需要“城”與“人”的相互配合。
濟南始終把服務放在首位,大力推廣“721”工作法、“三度”執法、城管“e”普法等工作機制,讓城市管理走進民心、溫暖民心,努力打造“溫暖城管”品牌,使“溫暖城管”成為“溫暖泉城”的重要力量。
去年圍繞民眾反映的熱點問題開展“圓桌對話”285次,解決了一大批市民的煩心事、操心事。今年,濟南持續深化“城市管理進社區”、“圓桌對話”、城管開放日、民主協商等活動,及時收集、分析市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引導市民群眾積極支持參與城市管理,從而使群眾得益,受群眾監督。
柔性執法、文明執法、人性化執法方能體現城市管理的溫度。今年,濟南進一步規范落實“首違不罰”、包容審慎執法,不斷完善行政處罰“四張清單”“不予處罰事項清單”,減少辦事環節,壓縮審批時效,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讓廣大群眾感受到濟南城市管理的暖心、貼心。
數智賦能
開啟管理新篇
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是城市發展的歷史必然、是構筑城市未來競爭優勢。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近年來,濟南緊跟時代步伐,不斷賦予城市精細化管理更多“科技感”,以數字化、智慧化手段賦能城市管理,推動城市治理更“聰明”。
“有了這個便民生活地圖,修車、修鞋都很方便。”濟南市歷下區一位居民感嘆道。今年6月13日,歷下區城管局推出便民生活地圖服務,涵蓋群眾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西瓜地圖、修理點地圖、便民早餐點集市地圖、城管服務明白紙等,極大方便了市民群眾。對于垃圾分類、停車便民服務、建筑垃圾處置、違規占道經營等重點難點問題,歷下區城管局堅持問題導向,從群眾訴求入手,有效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而且試行了無人機掃、環衛小機具等設施設備,提高環衛作業水平和服務保障能力。
萊蕪區數字化城市管理服務中心深化網格管理,梳理細化全區73個網格,將數字化城管巡查范圍由主城區擴展至全區。充分利用無人機開展巡查,發現占道經營等問題通過語音提示并轉接執法人員現場處理,同時,可以實現熱源追蹤,對夜間施工擾民、違規渣土車輛等問題進行實時追蹤。無人機的應用實現了信息收集、處理、反饋、監管的閉環式循環,大大提高了發現問題和執法檢查的精準度。
去年,濟南市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建成,整合接入城市管理領域15個相關部門的業務數據近1.9億條,接入“智慧公園、智慧環保、智慧住建一張圖”等60個信息化管理系統和18萬路政法綜治視頻,縱向聯通國家、省、市、區、街、居6級,橫向聯通26個市直部門和396個區直部門、街辦,全年發現、轉派、處置各類城管問題78萬余件;利用A I智能識別技術,實現對20余類城市管理問題自動識別、抓拍預警、上傳并自動轉派處置,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今年,濟南深化濟南市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應用,完成中心城區主次干道和支路沿線五大類城市部件的大普查,建立100萬個城市部件“電子身份證”,夯實精細化管理數據基礎。積極引入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不斷加強城管智能感知設備布設,通過對移動車載、監控視頻等AI智能識別算法,實現城管問題的智能識別、自動上報,創新打造一批實用好用管用的應用場景,全力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與此同時,進一步優化“掌上城管”微信小程序,更好地方便市民找停車場、找充電樁、找早餐點、找夜市、找加油站、找口袋公園,為市民群眾提供系列便捷服務。
“凈”亦求“精”打造品質之城
一城之美,始于顏值,源于管理。
在城市環境衛生方面,去年,濟南高標準完成全市1億余平方米道路和41萬余件城市家具一體化綜合保潔任務,主次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100%。多措并舉鞏固深化生活垃圾分類成效,引領綠色低碳、文明時尚生活新方式。集中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319萬噸,垃圾處理能力明顯增強。
在環衛設施建設方面,去年,濟南有序推進環衛設施項目建設,建成投用章丘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二期項目,建成裝修垃圾轉運分揀中心7處,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生活垃圾轉運項目建筑工程主體已封頂。全市新建改造公共衛生間145座,全市建成區城管部門管理的公共衛生間達1288座。
在市容市貌整治方面,去年,濟南加大非法小廣告及亂貼亂畫、亂堆亂放、廣告牌匾整治力度,市容環境穩步提升。充分利用867棟亮化樓體提升景觀照明效果,打造泉城“夜宴”新名片。
城市管理“千絲萬縷”,“一針一線”關乎城市質感。
濟南將組織實施16項城市精細化管理提升專項行動,著力提升城市環境品質。
開展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專項行動——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撤桶并點”工作,改善投放環境。今年全市計劃撤并1500個簡易投放點,推進居民小區、公共機構、公共場所源頭分類投放、收集設施規范設置與管理,降低簡易投放點占比至30%以內。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泉’力開展垃圾分類”為主題開展各類活動,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垃圾分類。
開展打造美麗街巷專項行動——從沿街建筑容貌、道路保潔、城市照明、環衛設施、垃圾清運等12個方面,對全市473條支路街巷環境秩序進行整治提升,著力解決濟南市支路街巷環境臟亂差等問題。
開展城市水域凈化專項行動——及時清除城市河道垃圾、糞便、油污、動物尸體、水生植物等漂浮廢物,保持水面清潔。嚴格控制污水超標排入,強化城市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維護,完善城市雨污分流體系。
開展城市道路交通設施養護專項行動——做好城市道路及其附屬設施的養護和管理工作,集中解決道路紅線范圍內各類檢查井塌陷、下沉、凸起、異響等問題,提高城市道路平整度。
開展停車便民服務專項行動——創新停車管理體制,規范停車場規劃和建設管理,結合城市更新改造,在“拓增量盤存量”上下功夫,有效盤活遺留閑置地塊,增加停車泊位供給。加強智慧化停車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構建智慧停車“全市一張網”,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好的停車服務。
此外,還將開展城市園林綠化提升、居民小區物業服務提升、臨街建筑外立面管理、城市道路保潔提升、城鄉生活垃圾清運提升、深化建筑垃圾處置管理、公共衛生間便民服務、“照亮回家路”、智慧城管優化提升、城市噪聲污染防治、馬路攤點治理等專項行動。
從“里”到“外”,精細化管理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濟南這座城市,也悄然間提升著身居其中的市民們的歸屬感。未來,濟南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自身實際,不斷提高城市功能的復合度,提升城市設施的適應性,為城市提供多元融合的可能性,讓人人盡責的精細化成果實現人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