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活羊價格低迷,但記者近日在萊蕪區山東嬴泰農牧科技有限公司采訪時,前來買種羊的客戶卻表示能賺錢——一只母羊帶來的年收益在800元以上。那么,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泰安市岱岳區祝陽鎮大梭莊村的養殖戶馬賽,販羊已有20年。2016年,他從嬴泰農牧公司引進“魯中肉羊”新品種,在販羊的同時搞起了養殖,當前存欄母羊近40只。
“養羊還賺錢嗎?”記者問。“羊價格低,現在賺得少了。但不賺錢搗鼓這個干啥?”馬賽說。
馬賽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一只母羊一年的養殖成本,包括飼草料、配種費、疫苗費等,加上部分人工費,往高處算800元。
如果一年產三羔,羔羊出生時體重約3.5公斤,喂養6個月后體重約50公斤,三只羊6個月實際增重約140公斤。羔羊平均吃6.5公斤飼草料體重增1公斤,每公斤飼草料成本約2元,體重增長1公斤花費13元成本。三只羊長140公斤,共花費成本1820元。
目前市場上活羊賣23元/公斤。三只羊總重150公斤,賣羊可獲得收入3450元。賣羊收入扣除母羊養殖成本800元和小羊養殖成本1820元后,一只母羊每年帶來收益830元。
如果母羊一年產一羔,母羊喂養成本800元,小羊長50公斤花600多元成本,賣羊得1150元。減掉成本后,賠250元。
對比很明顯:母羊一年產三羔和產一羔,前者賺830元,后者賠250元。
馬賽養殖的母羊一年兩產,一窩生兩羔,年產羔4只;專業化養殖場母羊兩年三產,年產羔可達4只以上。“這還未算羊的增長速度,‘魯中肉羊’新品種長得快,喂6.5公斤的飼草料長1公斤,湖羊長1公斤要吃掉7.5公斤飼草料。”馬賽說。
新品種和老品種為什么差距這么大?原因是新品種包含了20年的培育功夫。
2004年,嬴泰農牧公司負責人潘林香開始喂羊,她有心將羊分成“家族”,用土方法雜交改良。2010年,業內專家在嬴泰農牧公司展開一場爭論,最終認定用杜泊羊和湖羊雜交育種方案更好,潘林香由此走上專業育種路。借助中國農科院、農業農村部、山東省農科院的科研力量,在地方政府部門的幫助下,通過分子標記方式提高選育準確性,育種效率明顯提升。2019年11月21日,嬴泰農牧公司培育的“魯中肉羊”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現場審定,并頒發新品種證書。2023年,魯中肉羊被農業農村部辦公廳授予“中國農業畜牧主導品種”。
“魯中肉羊”新品種質量仍不斷優化。2024年最新檢測數據顯示,其多胎基因達90%以上,產羔率230%以上。
當前,羊肉進口多、消費增長緩、價格走低,潘林香有強烈的危機感。她利用網絡平臺向“羊友”們呼吁:“現在養羊行業到了大浪淘沙的時候,正與全世界競爭。國外有大面積牧場,養殖成本低,我們如何應對市場的挑戰?要向品種要質量,向科技要效益。”
在新品種培育過程中,嬴泰農牧公司建立精細化管理模式,實行階段性飼養。養殖棚劃分臨產母羊區、產羔區、母子單圈區等,母羊孕期、產后一個月內特別照顧,并配制開口料、羔羊料、精料等。
潘林香說,“喂羊想賺錢,其實并不難。品種要選對,管理要健全。一定要打破老觀念,解放思想,不然就會被市場淘汰。”
業內人士指出,未來,羊肉供求平衡后,價格會上浮,但價格高位的時代一去不復返。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才是生存王道。
“養啥樣的羊賺錢?一句話:生得多、長得快、肉質好、效益高!”采訪中,潘林香說,“我們育種的初心是什么?一個人賺錢嗎?不是。企業生存要賺錢,想賺錢必須為社會創造效益。培育好品種,養殖戶養你的羊賺錢了,你才能賺錢。”
當前嬴泰農牧亟待擴大投資延伸產業鏈。同時正在申報國家級核心農場,“魯中肉羊”新品種有望通過“一帶一路”走出國門——對于未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潘林香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