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姓大舞臺志愿服務團五周年慶典活動“在濟南市文化館群星劇場落幕。此次慶典不僅是對“百姓大舞臺”過去五年辛勤付出的回顧與總結,更是對未來志愿服務工作的展望與激勵。慶典活動在歡快的音樂聲中拉開帷幕,來自社會各界的志愿者演員、文藝愛好者以及廣大市民群眾歡聚一堂,共同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現場,由志愿者們精心編排的文藝節目輪番上演,有深情動人的獨唱、婀娜多姿的走秀、活力四射的舞蹈,還有充滿地方特色的傳統戲曲表演,贏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和喝彩。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志愿服務團的成員以女性為主,就是這樣一群普通人,她們以愛為舟、以奉獻為帆,在“百姓大舞臺”的這一方天地間,抒寫著人間“大愛”,不負韶華、無悔歲月。五個春秋,她們風雪無阻、甘愿奉獻,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成為這座城市的一道風景線。
在這個舞臺上,這些老年人不僅展現了自己的才華和魅力,實現了年輕時就埋下的登上舞臺的夢想,更傳遞出了正能量和溫暖,讓更多人感受到藝術的魅力,進一步助力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483場演出
展現社會和諧美好的畫卷
自2019年7月7日啟動到現在,百姓大舞臺志愿服務團共演出483場,推出4600多個節目,生動詮釋了“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精神。
在她們的帶領下,更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在舞臺上盡情展示美麗的風采,不僅愉悅了身心,還收獲
了健康。
百姓大舞臺志愿服務團開創了濟南市民間文化藝術團隊志愿服務的先河。在這個大舞臺上,有幾萬人曾相聚在一起,帶來無數歡樂,這不僅僅是數字的累積,更是無數人無私奉獻的結晶。在每一場演出的背后,都離不開各方辛勤的付出,她們克服了種種困難,排練出許多精彩的節目,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支持和觀眾的掌聲。
五年的時間,“百姓大舞臺”猶如一束溫暖的光,照亮了無數老年人的生活。在這里,“老有所樂、老有所為”不再是一句空話。她們在舞臺上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為泉城市民的生活注入歡樂與健康的元素。
群眾基礎廣泛
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模范
作為濟南市乃至山東省的一張城市文化名片,“百姓大舞臺”不僅贏得了山東省優秀志愿者團隊的殊榮,更成為泉城乃至更大范圍內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的模范代表。它見證了老年人群體的活力重生,展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完美融合。
濟南市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孫世會這樣評價:“百姓大舞臺是濟南市精神文明建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體現了廣泛的群眾基礎。”濟南市民巡訪團團長辛安等社會各界人士也給予高度評價。
全民共享
百姓大舞臺,愿演你就來
不設門檻,所有演出均為公益性質,從未向參與者收取任何費用。“百姓大舞臺”的成功,離不開其開放包容的理念。“零門檻”的設置鼓勵著每一位懷揣夢想的老年人走上舞臺,在這里找到歸屬。濟南市健康保健行業協會會長李全德
擔任“百姓大舞臺”組委會主任,從最初的一個想法到如今的繁榮發展,他目睹了無數老年朋友在舞臺上重拾自信、綻放光彩。組委會人員平均年齡66歲,他們以無私奉獻的精神,默默堅守在幕后,確保每一臺演出的順利進行。
下一步,服務團計劃挖掘和發揮民族特色,舉辦更多富含文化底蘊的藝術展演,使更多市民能夠近距離接觸、體驗并傳承民族文化,讓“百姓大舞臺”根植濟南、輻射山東、影響全國,成為民族文化傳承與弘揚的重要陣地,將這張城市文化名片打造得更加光彩奪目。
新時代縮影
文化自信與社會繁榮的一面鏡子
“百姓大舞臺”的故事,是新時代中國社會文化生活的一個縮影。“百姓大舞臺”已不僅僅是一場場演出,更彰顯了一種生活態度,是新時代背景下老年人精神風貌的生動寫照。在這里,老年人以歌舞為媒介,講述自己的故事,分享生活的喜悅,共同唱響泉城的幸福旋律,書寫銀發生活的絢麗篇章。活動為老年人帶來心靈慰藉和身體健康的雙重福祉,更為社會文化的繁榮發展貢獻了積極力量,展示了文化自信如何在普通民眾的生活中生根發芽。
有教書育人的退休教師,有救死扶傷的白衣戰士,有馳騁商場的企業家,有政府部門退休干部,有文藝名人,也有普通的社區居民。無論曾經是哪種身份,在這里,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百姓大舞臺志愿服務團成員。
展望未來,百姓大舞臺志愿服務團將繼續秉承初心、砥礪前行。將繼續用實際行動踐行志愿服務精神,讓老年人的生活更加精彩紛呈,進一步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重老年人、關愛老年人的良好社會風尚,為社區文化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共同書寫“百姓大舞臺”更加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