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經濟“半年報”。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616836億元,同比增長5.0%。其中,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3%,二季度增長4.7%;二季度GDP環比增長0.7%。對上半年的經濟運行表現,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上半年,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國內結構調整持續深化等帶來新挑戰,但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等因素也形成新支撐。總的來看,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恢復向好態勢,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實現5%左右的中高速增長難能可貴
發言人表示,觀察經濟運行狀況,通常看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和國際收支四大宏觀指標。從宏觀指標看,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從經濟增長看,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61.7萬億元,同比增長5.0%,對于我們這么大體量的經濟體,能夠實現5%左右的中高速增長難能可貴。
從就業看,盡管面臨總量和結構性壓力,但經濟增長特別是勞動密集度高的服務業持續恢復,為穩定擴大就業提供了支撐,加上新型職業需求被催生,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上半年,城鎮調查失業率穩中有降,平均值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尤其是二季度以來,失業率穩定在5.0%;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交通運輸、信息傳輸等服務行業就業人數同比增加較多。
從物價看,隨著經濟持續恢復、就業收入穩定,市場供需關系有所改善,物價水平溫和回升。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1%,其中二季度上漲0.3%;核心CPI基本穩定,同比上漲0.7%。
從國際收支看,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達21.2萬億元,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重點產品出口優勢鞏固,外匯儲備穩定在3.2萬億美元以上。
此外,一些能夠直觀反映經濟運行情況的實物量指標也保持了穩定增長。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同比增長5.2%,貨運量、營業性客運量分別增長4.2%、13.2%。
產業向“新”向“綠”轉型態勢明顯
發言人表示,當前我國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觀察中國經濟發展情況不僅要看經濟增長之“量”,更要看轉型之“效”、發展之“質”。
上半年,產業向“新”向“綠”轉型態勢更加明顯,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8%,比一季度提高0.6個百分點;集成電路、服務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產量均保持兩位數增長。直播帶貨、即時配送等消費新模式涌現,帶動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8%,快遞業務量突破800億件。
同時,經濟發展的綠色含量提升,清潔能源生產較快增長,節能降碳取得積極進展。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合計同比增長13.4%,占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比重提升;單位GDP能耗繼續下降。夏收糧油再獲豐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預計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仍將保持領先
談及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環境,發言人表示,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動能偏弱,通脹具有粘性,地緣政治沖突、國際貿易摩擦等問題頻發,國內有效需求不足,企業經營壓力較大,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推動經濟穩定運行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
放在全球坐標中觀察,我國經濟表現依然較好,一季度GDP增速快于美國、歐元區、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結合二季度國內外形勢,預計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仍將保持領先,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穩定力量。
綜上所述,盡管國內外環境復雜多變,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既有量的增長,更有質的提升。“應該說是一份可圈可點、沉甸甸的成績單。”發言人表示。
下階段,既要堅定發展信心,也要堅持底線思維,充分估計發展中的困難、挑戰和不確定性,進一步實施好宏觀政策,精準發力、持續用力、形成合力。 (綜合新華社、新京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