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政府新聞辦今天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4年中國·山東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情況。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周春艷介紹,截至目前,全省共設立各類博士后科研平臺超過1100家,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68家、科研工作站455家、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534家,實現全省16個設區市全覆蓋、重點產業全覆蓋和行業門類全覆蓋。全省累計招收博士后1.8萬余人,在站博士后數量突破7100人。
2019年以來,我省在全國率先舉辦中國·山東(青島)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后將大賽升級為中國·山東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打造全國首個省級博士后創新創業賽事。目前,大賽已經連續舉辦5年,累計吸引全球20余個國家、20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博士后及其團隊攜帶超過4200個項目前來參賽,累計創造產值超120億元。
今年大賽以“博攬英才創領未來”為主題,聚力打造具有山東特色的人才招引和科研成果轉化的高位平臺,集聚一批服務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青年生力軍。
在時間安排上,大賽從7月中旬開始至10月中旬結束,持續3個月時間。其中,7月中旬-9月下旬為報名階段,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為比賽階段。在賽制安排上,大賽設置揭榜領題賽、創業賽2個組別,其中揭榜領題賽分為揭榜領題人才招引賽和揭榜領題技術攻關賽兩類。
近年來,我省做了許多有益探索,激發博士后創新創業活力,幫助博士后青年人才在山東扎根。同時,為國賽獲獎的省內博士后提供配套獎金支持,為省內參賽博士后開辟省“博新計劃”項目申報通道,獲選優秀博士后可獲得40萬元經費資助,支持金額逾1500萬元。
我省還打破職稱“爬臺階”傳統模式,在(出)站博士后可按“直通車”條件、程序直接申報高級職稱,每年有近200位博士后獲評高級職稱;依托全省博士后入站數據資源實現政策匹配推送、待遇無感兌現,2023年采取“政策找人”“無形認證”方式為博士(后)青年人才發放生活補助超過6000萬元。下步,將依托大賽優質項目,在濟南、煙臺成立博士后創新創業園,讓更多博士后青年人才創業齊魯、樂業山東。
作為山東省會,濟南將如何借助大賽做好博士后創新創業有關工作?濟南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濟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延學介紹,近年來,濟南市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會戰略,聚焦產業發展和人才需求,不斷健全完善支持博士后創新創業政策服務體系,形成了“以產引才、以才促產、產才融合”的博士后工作發展格局。下步將全力以赴把大賽事項組織好承辦好、把大賽成果轉化好運用好,不斷完善博士后政策、服務、平臺,更好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努力把人才“關鍵變量”轉化為推動強省會建設的“最大增量”。
具體包括,強化政策支持,激活博士后創新“動力源”。近年來,濟南持續升級人才政策“雙30條”,不斷優化博士后支持政策,全方位開展設站單位資助、開題項目資助、科研項目配套資助,對于新入站的全職博士后給予生活補貼、住房補貼、留濟補貼,累計發放博士后各類補貼近3億元。濟南將發揮好大賽平臺優勢,大力宣傳推介濟南市就業和人才政策、尤其是博士后支持政策,吸引集聚更多博士后人才來濟創新創業。
搭建對接平臺,擴大交流合作“朋友圈”。一方面,深化合作高校對接,積極向109所合作高校、195家博士后科研平臺宣傳大賽、推介大賽,組織合作高校和科研平臺優質項目參賽。另一方面,深化參賽機構對接,與參賽單位開展深度合作,積極吸納參賽的知名金融機構、創業投資機構、企業管理咨詢服務機構、人才招引聯絡機構加入濟南高層次人才(博士后)國際創新創業聯盟,擴大濟南博士后雙創“朋友圈”。
推動項目落地,培育創新發展“新引擎”。加強配套支持和載體建設,努力把賽場變成項目對接“會客廳”,推動優質參賽項目落地轉化。建立博士后創新創業項目庫,推動駐濟高校、區縣、園區、企業與參賽項目深度對接,為落戶我市的博士后人才和項目提供個性化、訂單化支持,讓更多參賽項目、科研成果在我市落地轉化。搭建優質項目承接平臺,高標準建設濟南留學人員創業園綜合示范園,吸引集聚優質海外項目;加快推進濟南博士(后)國際創新創業園建設,通過“政府搭臺+市場運作”,為博士后來我市創新創業提供項目、技術、人才、資金等全方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