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的博物館和氣溫一樣,熱度高居不下,全國各地的博物館正在迎接“潑天的流量”。據新黃河記者不完全統計,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廣漢三星堆博物館等熱門博物館都已顯示“約滿”狀態,也讓博物館“黃牛票”再次進入大眾視野。近日,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指導、博物館頭條統計的“中博熱搜榜”發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熱門百強博物館榜單,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南京博物院、蘇州博物館等網友高頻搜索的博物館紛紛上榜,山東省內的山東博物館、濟南市博物館、孔子博物館、青州博物館等網紅博物館也都榜上有名。在各家博物館的預約平臺上,截至7月20日,不少熱門博物館的門票均已約滿。
全國范圍內,上海博物館的新展“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早就傳遍了文博圈。據悉,這是近20年來埃及在境外舉辦的最大規模文物展,于7月18日啟幕,7月19日對外開放,持續至2025年8月。
大展共分為“法老的國度”“薩卡拉的秘密”“圖坦卡蒙時代”三個板塊,匯集古埃及不同時期的珍貴文物,95%以上的文物是首次來到亞洲,其中有400余件古埃及重要墓葬區薩卡拉最新出土的古埃及文物實現“世界首展”。為了迎接埃及寶藏的到來,上海營造出濃郁的古埃及氛圍,20萬張“早鳥票”提前搶購一空,據上海博物館參觀預約小程序顯示,暑假期間已經全部約滿。有不少網友表示從開售前就做好了搶票攻略依然沒搶到,不得已求助黃牛。
上海有“埃及大展”,山東有“法蘭西大展”。在中法建交60年之際,山東博物館的“從平凡到非凡:拿破侖與法蘭西的變革時代展”7月6日正式開幕。此次展覽共甄選來自拿破侖第十騎兵團協會的157件(套)精品,包括與拿破侖有關的文獻、生活用具、油畫、雕塑、服飾等多種類型,全面詮釋拿破侖在政治、軍事、法律、文化、藝術等方面的重要舉措,多角度展現拿破侖的傳奇一生,再現法蘭西藝術文明的輝煌一頁。
針對暑假期間的研學熱,山東博物館設置了“知識問答”“教育活動”等互動環節。7月14日的社交視頻里就有一位“小孩哥”火了,小孩哥挑戰“拿破侖”中法知識答題,自信滿滿一連答對10道題,不等工作人員念完就已搶答完畢。“小孩哥”在網絡出圈,也為山東博物館的大展熱度再次加碼。
為了接住“潑天的流量”,各地博物館均在展覽內容、質量上進行升級,不少文博愛好者表示,今年暑期猶如“過年”。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展出了“探秘古蜀文明之三星堆”展覽,匯聚了古蜀文明相關的265件(套)珍貴文物,展示三星堆的神秘古蜀文明和璀璨輝煌的中華五千年文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中國極地考察40周年成就展”“吉金鑄史:青銅器里的古代中國”頗受歡迎;杭州的中國絲綢博物館準備了“交流與共新:絲綢之路上的亞洲文明”“九天閶闔:絲綢之路上的長安”“18世紀的里昂:啟蒙時代絲綢之都的繁榮”等和絲綢之路相關的數個重磅大展。
除了持續上新的“國家寶藏”,多家博物館把海外大展搬到國內,游客不用走出國門就能欣賞到世界寶藏。已經提到的上海博物館、山東博物館之外,還有蘇州博物館的“亞述之王:亞述巴尼拔展”、廣東省博物館的“羅馬帝國的藝術——那不勒斯國立考古博物館藏文物精品展”、遼寧省博物館的“群星璀璨時——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藝術”、南京博物院的“愛琴海的榮耀——古希臘文明特展”、河南博物院的“‘小而美’——盧森堡文物精品展”等國際展都在火熱進行中。流量來了,“黃牛票”捆綁升級
據美團、大眾點評數據顯示,6月以來“博物館”搜索熱度環比增長61%,其中top5搜索城市分別為西安、北京、上海、成都、武漢,陜西歷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均為關聯熱搜詞組。新一輪暑期文博熱到來,據不完全搜索,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院截至7月21日可預約的門票都已約滿,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截至7月20日可預約的門票也已約滿,甚至不少特展整個暑期的門票都已搶空。
有流量的地方就有生意,“黃牛溢價代拍、代訂”免費博物館門票的問題卷土重來。有知乎網友發文,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的門口經常黃牛扎堆,看見游客就主動搭訕,原價76元一張的門票,以“門票+研學課程” 647元、“門票+大團人工講解”108元起的方式進行兜售,其中“中高級多語言私享人工講解服務”的套票高達668元。在二手平臺上,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黃牛票價每張在60—300元不等,故宮博物院的門票在暑期高達300元。還有游客在抖音發布視頻稱“陜西歷史博物館遲遲約不上,要找黃牛在旅行社購買團隊票,票價高達498元一位”。免費博物館門票加價賣,收費特展門票利潤更高,上海博物館古埃及文明大展原全價145元的門票被賣到248元、268元,如果捆綁專業講解,甚至能賣到上千元。
黃牛加價兜售免費門票已成社會話題,治安管理處罰法明確規定,倒賣車票、船票、文藝演出或者體育比賽入場票券及其他票證的行為屬于違法行為。針對此現象,很多博物館都出臺了相應政策,比如中國國家博物館對同一賬號或同一身份證號每個月限定購票數量,對出現不正常購票行為的賬號暫停其購票資格,采用智能驗證碼等科技手段防止外掛軟件搶票下單。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打擊“野導游”,加強對講解導游的審核檢查,保障人證比對入館;陜西歷史博物館也在今年“五一”預約攻略中表示,對于12個月內連續爽約兩次及以上的觀眾拉入黑名單,180天內無法預約門票。
但即使是在平臺的嚴格管控下,依然有不少黃牛鉆空子。在閑魚上,新黃河記者搜索“博物館門票”往往被提示“前往正規渠道預約”,但有部分商家更換“場館講解”“門票+奶茶”“酒店代訂送門票”“研學課程+門票”“懂得都懂”等內涵性表述來暗示游客購買,交易量達上百次。
一位經常到世界各地參觀博物館的徐先生表示,黃牛不是中國特產,國外博物館一般也需要預約,但少有預約不上的情況,特別熱門的展覽有時候也需要求助黃牛。要解決老生常談的問題,根本上還是解決供需關系。近期,上海、北京、蘇州、成都、杭州等旅游熱門城市紛紛宣布,除部分重點景區、博物館外,其他景區取消預約要求,其中也包括不少熱門博物館。不但取消預約制度,還延長參觀時長,甚至開放夜場,來確保游客們的參觀體驗。
山東財經大學文化和旅游系教師于瀟表示,應對“潑天的熱度”,博物館“館”的邊界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突破傳統意義上的建筑空間,通過創新展覽方式,博物館的教育、文化及娛樂功能將延伸至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場景中,如K 11商場的“藝術博物館型購物中心”、巴黎鑄幣博物館內的三星米其林餐廳等項目,將博物館與商業、藝術、餐飲等行業跨界融合,將文化體驗融入日常消費,創造出獨特的文化消費空間。此外,數字技術的應用已成為博物館行業的重要趨勢,使“多感官博物館”成為可能,通過虛擬展覽、互動體驗和直播活動等方式,讓文物“活起來”,提升消費者的沉浸式體驗。在體驗升級方面,隨著“參與式博物館”理念的不斷深化與發展,博物館的傳統角色也在經歷深刻變革,從以往僅僅作為靜態文物展示的場所,逐漸轉變為文化交流與學習平臺。博物館可以根據消費者的興趣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參觀路線、導覽服務、體驗活動、文化課程,讓消費者不再是被動的旁觀者,而是親自參與到知識探索與文化體驗之中。(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任曉斐實習生閆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