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周邊 > 齊魯 > 正文

向“新”而興 活力澎湃 ——濟南全面深化改革展望之創新驅動篇

來源:濟南日報發布時間:2024-08-15 16:29:53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強調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這是從黨和國家戰略發展全局的高度對全面創新體制機制進行的改革謀劃和系統部署,是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然選擇,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讓一切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當前,濟南正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深入落實教育綜合改革、科技體制改革、人才發展體制改革要求,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積極打造更有競爭力、更加開放的科技創新環境。

  創新引領

  激活高質量發展澎湃動能

  創新是濟南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所在、底氣所在、優勢所在。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濟南,前有歷城二中女足勇奪第27屆世界中學生足球錦標賽冠軍,現有14歲“滑板小花”崔宸曦在巴黎奧運會刷新中國滑板最好成績。近年來,濟南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推動現代化教育強市建設,為學生搭建起多元化成長平臺。2023年投資40億元,開工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60所,新增學位4萬余個。如今,全市樹立起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不斷擴容優質教育資源,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工作,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對待科技創新的態度,就是對待未來的態度。前不久,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最具創新力城市排名發布,濟南等19個中國城市入圍全球人工智能創新城市前100強,讓這座硬核的科技之城再次亮出優異成績單。好消息遠不止于此:電磁橇軌道、放射性藥物轉化平臺相繼建成,首家國家實驗室濟南基地正式獲批;濟南躋身數字生態總指數全國十強;2023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比達到2.88%,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806.53億元、居全省首位,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數達60.91件……一項項高端科技成果、關鍵核心技術,一個個頂尖科創平臺、產學研載體,成為濟南科創“硬實力”的最好證明。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也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今年,濟南以“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夢響海右贏在濟南”為主題,成功舉辦了第二屆“海右人才節”,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向天下英才發出熱情邀約,生動展現出城市與人才相互成就的美好圖景。正如一位國家級人才工程入選者所說,濟南市對科技人才的重視,讓科技人才有了很強的歸屬感。一位泰山產業領軍人才也道出了很多來濟創業者的心聲:“濟南增強了我們創業的信心,我們也更加有信心把企業做得更好,實現企業的社會價值和經營價值共同提升。”

  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內在一致、相互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濟南”碩果累累。

  精準落子

  用好強省會建設制勝之道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具有關鍵作用。

  改革如弈,既需要縱覽全局加強頂層設計,也需要對準焦距精準落子——

  以教育之強成就人才之強,賦能科技之強。聚焦釋放創新創業創造動能,濟南不斷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改革,制定實施《濟南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持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快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讓更多人享受家門口的好資源。立足服務經濟、優化適配,深化校企合作,牽頭組建省會經濟圈產教聯合體,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精準對接。推動綜合改革、惠師強師,推進市域內教育評價改革頂層制度設計,完善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等多元主體參與的評價機制,營造教育健康生態。

  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是建設科技強市的緊要任務,也是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的關鍵所在。濟南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支撐作用,加快建設濟南科創城。自2023年起陸續出臺《濟南市科技成果轉化“倍增計劃”行動方案(2023—2025年)》《濟南市加快技術轉移轉化若干措施》等9項政策文件,為全市科技型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在科技項目資金支持方面,近3年累計獲批省級重大技術創新工程項目66項,資金7.7億元,累計實施省級科技示范工程項目10項,資金超過20億元,

  累計實施“揭榜掛帥”立項項目42項,資金3036萬元。目前,濟南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連續5年列全省第一。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歸根到底是為了提高人才實力。聚焦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會戰略,濟南加快推進國家吸引和集聚人才平臺創建,去年全市新增國家級、省級重點人才97人,人才資源總量突破278萬人,獲評2023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如今,以“海右人才節”“海右人才日”為標志的“天下泉城人來無憂”服務品牌日臻完善,“熱帶雨林式”人才成長環境正在持續吸引“四海英才”,城市逐漸形成人盡其才、各展其能的良好局面。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加快建設創新涌動、富有活力的現代化強省會,強調一個“新”字。當前,全力以赴謀創新、抓創新、強創新,已經成為全市上下的目標共識。

  謀篇未來

  全面推進科教強市人才興市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科技是關鍵,人才是基礎,教育是根本。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創新,是濟南“走在前、挑大梁”的強勁動力和最大勢能。謀篇未來發展,濟南今年提出了更具體的創新發展目標,“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全面推進科教強市人才興市”“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融合發展”。緊盯發展所需和未來所向,加快集聚更多高端高質創新資源,一系列務實舉措正在為省會高質量發展匯聚源源不斷的人才智力支撐——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強化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支持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等產教聯合體持續壯大。持續推進教育綜合改革,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城市,以教育之力厚植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富強之基。

  有力提升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積極推進中國科學院濟南科創城建設,推動新型研發機構規范高效發展。鼓勵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創新聯合體。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和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著力營造良好“雙創”生態,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鏈條孵化服務體系。

  強勢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全力推進濟青人才集聚平臺建設,用好人才政策“雙30條”,深化“海右”系列重點人才工程,靶向引進“高精尖缺”人才。高標準建設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圍繞產業鏈打造人才鏈。完善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務體系,用真心實意、真金白銀、事業舞臺吸引留住更多人才,讓城市與人才雙向奔赴。

  創新決勝未來,改革關乎國運。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以改革驅動創新、以創新引領發展,是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和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科技競爭中搶占先機的關鍵舉措。站在繼往開來的歷史關口,濟南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必將用更加精彩的“創新答卷”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濟南實踐。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色偷偷亚洲男人本色 | 亚洲国产精品线播放 | 在线国产日韩欧美播放精华一区 | 日本翁熄系列乱在线视频 | 亚洲A在线V免费观看 | 亚洲尤物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