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人民政府最新出臺的《關于進一步促進經濟穩健向好、進中提質的若干政策措施》中,聚焦促進工業穩產增效,再度推出一批包括實施“三首”保險補償、加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支持等利好政策,為山東省的工業經濟頭號工程再添新動力。“一業一策”“一企一策”精準幫扶
《若干政策措施》明確,“一業一策”穩定重點行業,強化生產、庫存、訂單、用電調度,精準掌握運行動態。建立重點企業聯系服務工作機制,圍繞生產經營中階段性、周期性困難開展專項服務。工業經濟作為國民經濟“壓艙石”,對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作用不可替代。據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山東將建立重點企業聯系幫扶工作機制,將部分體量大、帶動強的工業企業納入重點聯系清單,針對性開展專項幫扶。同時,堅持“一業一策”穩定重點行業:落實國家粗鋼產量調控方案,推動鋼鐵行業產銷提升;盯緊重點汽車企業,一企一策強化服務,力爭下半年生產新能源汽車40萬輛;優化集成電路產業財政獎補政策,推動電子信息制造業加速增長。
8月8日上午,省工業運行指揮部組織的重點工業企業聯系服務座談會召開。會議強調,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動作為,提質服務,凝聚合力,按照重點工業企業聯系服務工作機制要求,落實“一對一”“立行立辦”“一事一議”三張清單制度,分層分類采取措施,以有解思維推動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幫助企業平穩度過波動周期,努力實現持續穩定增長,推動山東省工業經濟頭號工程高質量發展。
企業“三首”保險保費補貼最高500萬元
山東省于2021年1月23日起實施的《山東省省級新產品保險補償政策實施細則》規定,對企業為首臺(套)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高端軟件(以下簡稱“三首”)等新產品購買的產品質量險、責任險及綜合險,省財政按實際投保費率不超過3%及不高于實際投保年度保費的80%的標準對生產企業給予支持。其中,首臺(套)技術裝備及關鍵核心零部件是指經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或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在國內率先實現原理、結構、性能等方面的重大創新,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成套或單機裝備產品,單戶企業最高支持500萬元。首批(次)新材料是指替補國內空白、具有優異及特殊性能或能夠替代進口的新材料產品,單戶企業最高支持200萬元。首版(次)高端軟件是指單位自主或合作開發,具有技術領先優勢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功能(性能)實現重大突破的軟件產品,單戶企業最高支持200萬元。
此次《若干政策措施》對“三首”保險補償政策進行了“升級”,對已經取得研發突破、具備生產能力、正處于市場推廣期的“三首”,生產企業為其購買符合條件的保險,省財政按照一定費率上限,給予單個企業最高保費補貼標準統一為500萬元。就在不久前,山東對涉及新產品、新技術的保險補償范圍還進行了擴容,第一批73個首件套電子產品正式發布。
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山東一直在優化創新成果轉化途徑,高標準遴選推廣新產品、新技術。相關保險補償政策的實施,一方面能為企業的創新研發提供“后盾”,讓企業無需過分擔憂市場不確定性可能導致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也是對產品實力和市場前景的充分認可,有助于鼓勵企業加快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步伐,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十鏈百群萬企”做大“產業鏈朋友圈”
《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實施“十鏈百群萬企”產業鏈群融通創新對接活動,2024年全年舉辦省級對接活動30場,帶動各市舉辦各類活動1000場左右,服務中小企業10萬家以上。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平臺功能,年內匯聚500家左右優質服務商。
今年6月份發布的《山東省“十鏈百群萬企”融鏈固鏈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明確提出,山東將著力構建“12345”產業鏈融鏈固鏈工作推進體系,推動到2026年,全省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培育3—5家具有較強區域帶動能力和國內外影響力的生態型企業,打造50個左右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特色集群(園區、基地)等創新載體,壯大一批專業化程度高、配套能力強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2345”產業鏈融鏈固鏈工作推進體系,具體指:扭住融通創新“一條主線”,建好線上線下“兩個平臺”,制定重點產業鏈協作需求、大企業配套采購、中小企業專業能力清單供需對接“三張清單”,統籌部省市縣“四級聯動”,著力構建配套對接、協同創新、數智賦能、金融服務、對外合作機制“五項機制”,通過政策引導、賦能帶動、平臺支撐,持續提升融鏈固鏈服務能力。該行動計劃明確,3年間,山東將舉辦省級以上融鏈固鏈對接活動不少于100場,帶動市縣開展對接活動2000場次左右,服務中小企業30萬家以上。
為更好助力企業融資,《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今年將召開“2024產業投融資大會”,加大信用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支持,拓寬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渠道,加強上市培育,優化應急轉貸服務體系,開展省級重點產業鏈投融資路演活動12場以上,促成投融資合作20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