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以來,濟南發布多次高溫預警,降雨也頻頻光顧,高溫夾雜著潮濕天氣,讓人充分體會到了“火爐”的威力。然而,頂著酷暑“夏練三伏”的山東省大通建設集團建設者,依然堅守在國省道養護工程現場,用心用情修補路面坑洼,攤鋪高溫瀝青,給市民打造平坦暢通的出行大道。近日,記者來到大通建設集團220國道濟陽段、241省道章丘圣井至章丘棗園段等國省道修復養護工程施工現場,近距離感受建設者“熱辣滾燙”的奮斗生活。
“熱浪襲來,臉上和身上都像火烤一樣,無處可躲。濕熱天氣之下,衣服像粘在身上一樣,讓人感覺非常不舒服。我們盡可能地早晚多工作,中午太陽威力最強的時候保持休息狀態。單位給提供了很多防暑降溫用品,周邊群眾和相關單位也非常支持工作,經常有人送個西瓜、綠豆湯之類的,讓我們感覺挺溫馨的,項目部也盡可能地在防汛等方面多幫幫他們,有來有往表達一下感激之情。”大通建設集團220國道項目部現場負責人陳永朋說,面對熱浪侵襲,建設者們汗流浹背卻不畏酷暑,依然在烈日下堅守,用汗水和實干詮釋責任與擔當,全力保障國省道修復養護工程如期推進。
黨建引領聚合力
盛暑長夏,攻堅不止。當前,正值三季度施工建設黃金期,大通建設集團項目建設熱潮奔涌不息。因為國省道養護技術領先,過往工程建設成果優異,大通建設集團被業內譽為濟南“養護第一團”,近期重點參與了幾項國省道修復養護工程。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項目部與當地街道及相關部門積極攜手開展各類聯創共建活動,以創新合作模式推動項目高效、高質量發展,為行業聯創共建樹立了新標桿。
項目啟動之初,雙方即圍繞黨建引領核心,深入剖析項目全周期管理需求,提出將黨建優勢轉化為項目發展動力的初步構想。通過黨建引領共建活動,雙方不僅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更在項目建設的前、中、后期各環節中都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施工階段,當地街道及交通運輸部門作為長期管養單位,其豐富的現場管理經驗與數據支持,為項目部的施工組織設計、交通組織方案編制提供了寶貴經驗,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與質量把控能力。雙方還就質量控制重點、難點進行了深入交流,共同編制了針對性強的解決方案,確保項目高標準、嚴要求推進。
為保障項目按期高質量完工,大通建設集團各部門通力協作,為打造“精品項目”助力。工程管理部以“十項基本功建設”為切入點,優化人員配置、規范內業資料、提升現場形象,在質量、進度、安全等方面加大督查頻次,讓“養護第一團”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大通建設集團工會牢牢把握政治屬性,督促落實防暑降溫主體責任,制定防暑降溫工作方案和高溫中暑應急預案,合理安排工作時間,適當增加高溫工作環境下職工休息時間,為職工提供必要的防護用品,加密“送清涼”慰問頻次,讓職工時刻感受到“娘家人”的牽掛和溫情。
“夏練三伏”鋪坦途
175攝氏度的高溫瀝青攤鋪下去,整個路面熱浪滾滾。離攤鋪區還有七八米遠,記者就已經感覺到熱氣逼人。盡管是炎熱的夏天,大通建設者們還是通過穿著厚厚的長袖衣服來抵御熱浪的攻擊。在高溫瀝青攤鋪好的路面上穿梭,只要工作十幾分鐘,他們就會汗流浹背,厚厚的衣服都濕透了。這是記者近日在220國道濟陽段施工現場見到的一幕。
烈日當頭,酷暑難耐,地面溫度高達四五十攝氏度。在剛剛攤鋪好的路面上,大通建設者們卻要蹲在地上做各種測量工作,確保施工效果達到原定各項要求。在上面太陽暴曬、下面熱浪沖擊的雙重夾擊“烤驗”之下,建設者堅持不了一會兒,就得到路邊喝水降溫。“平時在家里喝水很少,一到工地上就完全不一樣了,我一天要喝幾千毫升的水,不然真頂不住熱浪的侵襲。白天忙活一天,晚上一沾枕頭就睡著了。”在241省道章丘圣井至章丘棗園段施工現場,一位施工人員笑著告訴記者,“你過來蹲蹲試試,一開始堅持5分鐘都不容易。”
高溫天氣,對于一些在室內工作的人來說可能只是個數字,但對堅守在戶外工作的人們來說,是蒸、是烤、是流不完的汗水,更是勞動的艱辛。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所謂“為時”“為事”,就是要發時代之聲音,在時代發展中有所作為。大通建設者與時俱進,不懼高溫酷暑勇挑重擔,在濟南多處充滿希望的田野上,用鋼筋和混凝土譜出最美的華章,寫出最好的詩歌,他們就是濟南最美的道路建設者。
由于工期緊、工程量大,盡管天氣炎熱,但建設者們一刻也不敢耽誤,盡力搶工期、抓進度。各項目部嚴格落實高溫天氣防暑降溫措施,采取錯峰和輪換作業,充分利用早晚有效施工時間,做到“早開工、晚施工”,并為工人提供防暑降溫物品,全力以赴加快建設進度,確保道路如期建成通車。正是因為有著這樣一群頭頂烈日堅守本職工作的建設者,用汗水凝聚勞動之美默默地為濟南的發展和市民的便利作出貢獻,城市道路才會如此通暢。
“一天濕透不知道多少次,現場施工人員確實不容易。這些瀝青都是改性瀝青,溫度在175攝氏度左右攤鋪效果最好。為了保障攤鋪效果,建設者們也只能在高溫瀝青攤鋪時洗洗免費露天‘桑拿’了,這對我們來說,都是平常事。”在220國道濟陽段修復養護工程施工現場,大通建設集團220國道項目部總工姜振興一邊指揮著現場作業,一邊告訴記者,作為業內公認的濟南“養護第一團”,他們在國省道修復養護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姜振興的身后,有幾臺壓路機正來回穿梭,攤鋪機等各種作業機械輪番上陣,施工人員分工協作,有的在操縱機械,有的冒著高溫走到瀝青路面上用鏟子鏟出大的顆粒物,確保剛鋪好的道路平整無異物。
在241省道章丘圣井至章丘棗園段施工現場,建設者們同樣面臨著高溫天氣的考驗。現場施工人員告訴記者,為什么越是在炎熱的夏天,建設者越喜歡身穿厚厚的工作服,大汗淋漓地攤鋪瀝青呢?這是因為瀝青路面在高溫季節修補養護,瀝青熱量損失小,施工效果好。在對路面進行高溫瀝青攤鋪時,運抵現場的瀝青須達到150攝氏度-175攝氏度,而且溫度越高黏性越強。高溫既能保證鋪攤過程中的質量,又能延長路面使用壽命。
在酷暑中搶工期、抓進度,正像武林高手在“夏練三伏”。“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只有經過嚴寒和酷暑的考驗,才能快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建設者。對很多年輕員工來說,只要能頂住一個夏季的緊張施工,基本上就能長期吃這碗飯了。”姜振興說。
科技創新來助力
“看,我們建立了數字化管理平臺,無論項目部負責人在辦公室,還是在開會的路上,都能通過電腦或者手機登錄數字化管理平臺,遠程查看施工現場情況。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喇叭喊話,與現場施工管理人員直接溝通。比如,我從高位探頭的角度俯視現場,能發現地面人員看不到的地方,可以遠程指揮他們把工作做到位。現在,每天晚上有四五千輛大貨車從這里經過,保通行壓力很大。我們設置了很多警示燈和引導標識,給過往司機提供方便。”大通建設集團220國道項目部楊毅鵬說,在數字化管理方面,項目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實現了瀝青料生產過程的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通過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了對施工現場的實時監控和高效管理,極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時,項目部還發明了一種手持式清掃工具,提升了路面坑槽邊的清理效果,節省了施工時間和成本。沿線安裝的照明工具,也都是太陽能的,白天有太陽時可以充電,基本上夠晚上使用了,實現了工程綠色低碳化管理。
科技創新方面,大通建設者同樣非常重視,在瀝青面層施工過程中,通過新技術嚴格控制各項指標,確保施工質量。同時,對于橋梁、結構物等關鍵部位,采用精細化處理措施,確保平整度得到控制。在施工現場管理方面,項目部采用6S管理法,提高員工職業素養,加強設備管理,樹立安全施工意識,實現綠色低碳施工。
此外,項目部還充分考慮施工對周邊環境和市民生活的影響,加大環保投入,防止施工擾民。這一系列的措施得到了相關部門和沿線市民的高度認可與支持。
“一般來說,國省道的平整度要控制在1.2左右,這樣才能確保過往車輛舒適地通行。但對濟南‘養護第一團’來說,這個標準顯然還要提高。我們確保養護后的道路平整度在0.8左右。”楊毅鵬說。
目前,220國道濟陽段和241省道章丘圣井至章丘棗園段修復養護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大通建設者頂著炎炎烈日,不畏酷暑高溫,在施工一線展現出干勁十足的奮進姿態。隨著運輸車、銑刨機、攤鋪機和壓路機不斷穿梭于施工區域,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銑刨舊路面和瀝青攤鋪等工作,新生的道路正逐漸鋪展開來,向著遠方延伸……預計工程完工通車后,將進一
步提升附近路段的運輸能力,為區
域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一直以來,大通建設集團高度重視施工環保作業環節,采用霧炮、灑水車、大型吸塵設備相結合的方式,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的環保施工體系,為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樹立了新標桿。
在繁忙的施工現場,一臺臺霧炮機不斷噴射出細膩的水霧,有效抑制了揚塵污染,讓施工區域及周邊環境保持清新。同時,灑水車穿梭其間,定時定點對道路和裸露地面進行灑水作業,進一步降低了粉塵的擴散,確保施工區域環境的濕潤與清潔。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大通建設者在施工作業現場還引進了先進的大型吸塵設備,這些“巨無霸”以其強大的吸力,將地面上的塵土、碎石等雜物一網打盡,實現了施工廢棄物的即時清理與分類回收,既減輕了后續處理壓力,又促進了資源循環利用。
針對汛期強降雨等惡劣天氣,大通建設者提前做好工地防洪防汛專項預案,密切關注最新氣象信息,及時調整施工計劃,超前策劃,未雨綢繆,最大限度減少降雨積水對施工作業的影響。對施工現場安全用電、吊裝機具、物資倉庫、排水系統等設施設備進行拉網式風險排查,確保不留安全隱患。針對工程質量管理控制,進一步規范項目施工流程、嚴格施工標準,切實提升建設現場管理水平,項目負責人每日到現場督促并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做足功課、狠下功夫,切實提升工程質量,落實安全主體責任。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山東省大通建設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陳發明告訴濟南日報記者,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形勢,今年以來,大通建設集團積極調整企業戰略部署,與時俱進、馳而不息,通過整合新資源、尋找新市場,不斷樹立新標桿,在新疆、寧夏、貴州、安徽等省外市場獲取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奮力深耕市場,持續緊盯“打造特級資質建筑企業集團”的奮斗目標,為濟南加快建設“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持續貢獻“大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