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伏未央,秋色初見。秋雨為濟南城帶來了清涼的溫度,也讓這座城市“仙氣飄飄”,放眼遠眺,整座城如水墨畫卷一般動人。而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紅馬甲”,更為泉城增添了一抹斑斕的色彩。他們或在景區商場,弘揚文明風尚;或在交通樞紐,守護市民出行安全;或在鄉鎮基層,為群眾送去便民服務;或深入社區,為獨居老人送醫上門……他們用心幫助每一個人,用愛溫暖這座城,讓“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新風正氣遍地開花,一幅欣欣向榮的文明畫卷徐徐展開。文明實踐邂逅浪漫七夕愛心傳遞“愛情樂章”在璀璨星河與人間燈火交相輝映的七夕之夜,古老而浪漫的傳說穿越時空的界限,喚醒著人們對忠貞愛情的向往。志愿文化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道德精髓,如同一座橋梁,架起貫通古今的文脈。今年的七夕節,不僅見證了無數愛人的柔情蜜意,更成為一場匯聚愛心、傳遞正能量的志愿服務盛事。
白發蒼蒼的長者,用自己的經歷和智慧,為年輕一代講述從一而終的生活智慧;青春洋溢的學生,懷揣著對社會的好奇與熱愛,將這份情感轉化為實際行動;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市民,在忙碌之余,不忘回饋社會,用愛心溫暖他人……在七夕志愿服務的浪潮中,每一個參與者都是愛的傳遞者。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愛不僅僅是情侶間的甜蜜與浪漫,更是一種超越個人、面向社會的無私奉獻。
七夕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承載著中華民族對愛情忠貞、家庭幸福的美好愿望。這一節日不僅激發了人們對愛情的向往,也喚起了人們對家庭、社會以及更廣泛人際關系的關注與思考。
為推動中華傳統節日振興,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表達對新時代美好生活的期望,節日前夕,高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了“情醉七夕花漾時光”七夕節親子活動,20余組家庭分享了他們對婚姻的感悟以及教育子女的心得。家住在舜旺社區的王女士是一名高中老師,丈夫是一名長期駐扎在外地的建筑行業的工程師。結婚7年來,兩個人大部分時間處于“雙城”生活狀態,照顧老人和孩子的重擔落在了王女士肩上,她的丈夫從來都很感激妻子的付出。活動當天,恰逢丈夫休假在家,他們一起過了個“不一樣”的情人節。王女士說,一個家庭應該是充滿愛與溫暖的,他們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家庭的真諦,為孩子以及為即將步入婚姻殿堂、家庭的年輕人作榜樣。
志愿服務肩負傳承發展優秀文化的責任,七夕節前后,通過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人們不僅了解了七夕節的由來、傳說和習俗,更深刻體會到了其中所蘊含的忠貞愛情、家庭幸福等美好價值觀。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倡導正確的婚戀觀和家庭觀,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人生觀。這種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使得七夕節不僅僅是一個浪漫的節日,更成了一個傳遞正能量、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平臺。移風易俗“清風徐來”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
一城文明風,滿城皆新景。時下,走進濟南市各地,迎面撲來的是清新舒暢的空氣,感受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純樸和諧的氛圍,市民正親眼見證生活的這座城市因移風易俗而變得更加美好。
十年寒窗,只待今朝問鼎。2024年“大考”落下帷幕,開學在即,延續還是抵制“升學宴”“謝師宴”大操大辦再度成為熱門話題。
近日,平陰縣榆山街道錦源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了有深度也有溫度的“移風易俗樹新風”宣傳活動,倡導“不請客、不送禮、不講排場、不攀比”,取而代之的是“一束鮮花、一條短信、一句問候”,讓人情交往與祝福回歸本真。
喜事何必競奢靡,清茶笑語兩相宜。《荀子·樂論》中提到的“移風易俗”,強調了禮樂對于改善民風和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性,在現代社會,移風易俗不僅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社會進步和文明發展的必然要求。新時代文明志愿服務作為一股堅定又溫和的力量,在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天價彩禮、大操大辦、薄養厚葬、炫富攀比、鋪張浪費……這些陳規陋習,曾經是群眾的難言之隱、心頭之痛。
老規矩一改,新氣象頓生。如今在鋼城區,喜事新辦、文明迎娶,喪事簡辦、厚養薄葬已蔚然成風。在鋼城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一場“移風易俗兒童繪畫展”以“簡約婚禮”“家庭和諧”“綠色生活”等為主題,讓文明新風“開口說話”。工作人員小雪說:“我們在為新人提供最貼心的服務的同時,也向他們倡議移風易俗,綠色節儉辦婚禮。”
中元節,是追懷先人的傳統節日。為倡導文明祭掃新風,8月17日,平陰縣榆山街道分水嶺村開展“祭掃倡新風,中元亦文明”主題宣講活動。為了讓村民們更深入地理解文明祭掃的內涵,現場播放了精心制作的宣傳視頻。視頻中,通過生動的畫面和簡潔的文字,向大家展示了文明祭掃的多種方式,如鮮花祭祀、網絡祭祀、家庭追思等。村民們聚精會神地觀看,不時點頭表示認同。
移風易俗與志愿服務在推動社會文明進步方面有著共同的目標。志愿者們通過組織各類文化推廣活動,將文明新風吹進群眾心中。傳統習俗逐漸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的健康和平等的習俗。
這樣接地氣、有誠意的宣傳形式不僅讓群眾喜聞樂見,更讓文明新風深入人心。在實踐中,移風易俗與志愿服務不斷融合創新,形成了許多新的模式和做法。“志愿服務+移風易俗”就是其中之一,它通過整合志愿服務資源和移風易俗工作力量,以志愿服務為載體,推動移風易俗工作的深入開展。
移風易俗工作的重心在基層、群眾是主體,關鍵是要尋求群眾共識,找到“最大公約數”。不久前,在平陰縣孔村鎮開展的“倡樹文明新風推進移風易俗”主題宣傳活動上,志愿者向過往群眾發放了涵蓋抵制高價彩禮、反對鋪張浪費、倡導厚養薄葬等多個方面的宣傳資料。集市攤位前,志愿者“帶著任務”與大家“熱聊”。“現在生活好了,可不能在婚喪嫁娶這些事上盲目攀比、鋪張浪費,還是得把錢花在刀刃上,好好過日子!”一位趕集的大爺在聽完志愿者的講解后深有感觸地說。
“愛心集市”人氣爆棚
“小集市”釋放愛心“大能量”
拉開橫幅、鋪上墊子、擺上物品……日前,在市中區興隆街道華潤中央公園廣場,一群身穿紅色馬甲的志愿者們正在布置“一城大愛暖泉城·愛心集市”志愿服務專場活動。附近的居民慢慢聚攏過來,一邊看著活動現場初具雛形,一邊向志愿者們了解活動細節。
活動現場,志愿者們為居民群眾提供政策宣講、科普宣傳、健康義診、便民服務等志愿服務項目。在宣傳宣講攤位,垃圾分類知識宣講深化了群眾垃圾分類理念,倡導綠色、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強調了垃圾污染的危害性以及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增強了居民群眾對生活垃圾分類的知曉度、認同度和參與度;在便民服務攤位,志愿者為轄區老人修剪頭發,醫護志愿者耐心地為群眾作血壓測量、中醫理療、牙齒健康檢測,讓群眾免費享受到實在貼心的醫療服務;在作品展示攤位,志愿者教小朋友書法國畫,將展覽的二手玩具及手工藝作品與小朋友交易、置換,不僅豐富了小朋友的課余生活,也增強了小朋友的環保觀念。
用服務溫暖泉城,用實踐點亮文明。濟南市一城大愛暖泉城“愛心集市”活動通過系列志愿服務項目,讓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暖心的志愿服務,讓志愿服務更接地氣、更聚人氣。有效架起服務群眾的“連心橋”,真正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既滿足了群眾個性化服務需求,又可以將文明的種子種進群眾“心田”。
為不斷加大為民服務力度,進一步提升“一城大愛暖泉城”品牌影響力,實現“零距離”“有溫度”地為群眾提供便民服務,8月16日下午,由市中區桿石橋街道承辦的第56期“愛心集市”火熱開市。
在公益診療攤位前,醫護志愿者為居民耐心解答有關口腔護理的知識;在法律咨詢攤位前,律師志愿者為居民普及法律知識,用通俗的語言講解法律精神、法條內涵……
“這樣的集市很特別,愛心集市內容豐富,參加志愿活動,弘揚雷鋒精神,非常有意義。”有志愿者代表表示。
“又可以做慈善,又可以‘買買買’,第一次那么爽快地付錢。”在愛心義賣攤位前,愛心市民俞女士說。“孩子很喜歡來這里,我覺得挺有意義的。”
為深入貫徹落實濟南市全環境立德樹人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活動要求,推動暑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走深走實,近日,槐蔭區舉辦了“一城大愛暖泉城”愛心集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宣
傳教育專場活動。
現場,未成年人繪畫心理健康測評、OH卡牌心理健康評估等項目吸引了未成年人和家長的關注。
大家紛紛聚焦升學期間心理壓力疏導、青春期情緒變化等問題,與現場心理健康專家老師進行交流和探討。
活動還充分展示了兒童義診、暑期防溺水宣傳、兒童公益電影放映等項目。現場家長和未成年人表示,此次活動豐富了未成年人的暑假生活,幫助未成年人掌握心理健康知識,提升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關注和重視,有利于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