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周邊 > 齊魯 > 正文

古代濟南防山洪的措施

來源:濟南時報發布時間:2024-08-26 17:03:33

  濟南南靠群山,南高北低,夏季山洪暴發,極易造成水患,所以自古就很重視防洪工作。除了保護山上的草樹植被不被破壞,除涵養、蓄積水分外,還采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防洪措施,以確保城市安全。為能及時排泄濟南南部山區流下來的洪水,從清朝末年起,濟南市區內外就先后修建了多條排水溝(又叫“山水溝”)。據已故著名學者嚴薇青先生介紹,濟南有五條主要排水溝是穿過圩子墻進入市區,然后分別流入附近的河流的。這些排水溝包括:一是永靖門(東圩子門)與永固門(東舍坊圩子門)之間的“鐵箅子”(在現在的東關南倉街西南方向)排水溝。它接受了由羊頭峪一帶流下來的山洪,一直往北進入東關山水溝,經奎垣街、莪雅坊橋下,由海晏門(菜市圩子門)出去流入小清河。二是自永固門(東舍坊圩子門)由東向西,經紅墻廟街、鳳鳴街口、斜橋一帶,一直往北到岳廟橋(今濼源大街、朝山街東南)的排水溝。三是岱安門(南圩子門)里偏東,一路從廣勝街到鳳凰嘴、十方院到岳廟橋;另一路從佛山院街、德勝街口、離明街口到岳廟橋兩道排水溝。四是從岱安門里朝山街南頭往北,一直到正覺寺街東頭(今濼源大街中段)向西,經過原來的新橋街,由后帝館街口泄入南門外偏西護城河的排水溝。五是現在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西墻外面的排水溝,舊名“二道壩”,俗名“南關鐵箅子”。由千佛山西麓流下來的山洪經過這里一直北流,進入原來的南關山水溝(現趵突泉南路),在水潮庵門前分為兩股:一股水向北經后營房街西口、尚志堂門前、馬跑泉流入現在趵突泉北路的護城河;另一股水經趵突泉內往北,再經大板橋、小板橋進入西門護城河。

  除以上經過市區的五大排水溝外,還有幾條直接從圩子外流走、不進入市區的排洪溝,它們是:現山東電影制片廠東面的一條自南而北的排洪溝,山東大學醫學院西墻外的排洪溝,原濟南毛巾廠后面的排洪溝。這些排洪溝的水也都流入了小清河。

  濟南市區離山較近,南高北低的地形落差較大,因此山洪湍急,破壞力很大。為了降低水速,古人想了許多方法,其中“四門不對”就是降低水速的方法之一。

  嚴薇青先生在他的《濟南瑣話》中,曾談到濟南舊城“四門不對”的奇怪現象:“一般說來,一座城的東門和西門、南門和北門都遙遙相對,或基本相對。可是濟南的東城門和西城門并不相對,南城門和北城門也根本不對。現在城墻雖已拆除,但是它們互不相對的情況,還是非常清楚的。”

  為什么濟南舊城會“四門不對”呢?嚴先生在書中未說,著名民俗學家山曼先生生前對此做過專門的考證。他說:全國“四門不對”的城市不只是濟南,河南的開封和福建的福州兩市也都“四門不對”。這些城市之所以“四門不對”,都與水有關。拿濟南來說,地勢南高北低。從南面山上流下來的洪水直瀉而下,流速很急。而泄洪的北門跟南門錯開方向,就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水的流速,也便減少了災害。同樣的道理,東門和西門也就不相對了。

  這一解釋,是比較符合濟南的實際情況的。

  濟南南部的山洪和充沛的泉水排到市區北部大明湖一帶,集聚不通,仍易形成水患。為此,宋代曾在濟南任知州的曾鞏在大明湖北岸修建了北水門。北水門修成后,城內的積水得到宣泄,減少了水害。而當城外的水暴漲時,關閉北水門的水閘,又可防止城外的水倒灌入市內。從此,市區的洪水得到了較好的宣泄。

  可是,在市區外的今北園一帶,地勢低洼,大量的洪水積聚到這里,同樣會形成洪澇災害。南宋高宗時任濟南知府的劉豫降金稱帝后,開掘了小清河,才解決了這一問題。

  劉豫稱帝時,濟南北面的濟水故道年久淤塞失修,使濟南北園一帶的積水排泄不暢,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另一方面,已經北移的大清河水運擁擠,嚴重影響了濟南至濱海間的鹽運。在此情況下,劉豫在濼水舊入濟水處筑“下濼堰”,使濼水分流;并由此向東沿濟水故道開掘了一條與大清河平行的小清河,使原來注入大清河的濟南北郊的湖水和一部分濼水,沿新開的小清河河道東流,經章丘、鄒平、長山、新城、高苑,從博興的馬家瀆注入渤海,全長216公里(濟南段長70.3公里)。

  小清河的開掘成功,不但使濟南北部的洪水得到宣泄,起到了很好的排澇防洪作用,它在運輸、灌溉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它開掘八百多年來,大大減少了濟南等地區水害的發生,也有力地促進了山東經濟的發展。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在线看片一区二区 | 三级国产国语三级在线蔓延 | 久久久综合香蕉尹人综合网 | 亚洲永久韩国久久 | 中文高清亚洲电影 |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