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推進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一場(鋼城區專場)。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鋼城區聚焦“1364”工作思路,錨定目標奮力攻堅,主動作為精準施策,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等大部分指標好于預期、優于同期,各項工作呈現穩健向好、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新發展規上企業38家
鋼城區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謀劃布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提檔升級先進制造業。支持寶武對山鋼濟南基地一體化支撐,加強與寶武的對接合作,推動延鏈補鏈強鏈,著力打造“雙千億”產業集群。加快鋼鐵主業高端產品開發,500兆帕超強風電鋼全球首發,超大規格單齒履帶鋼打破國外壟斷,上半年開發新產品32項,新產品比例達到23.4%。實施企業擴產擴能項目53個。新發展規上企業38家,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5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家。2個項目分別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山東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44%。
鋼城區把項目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總牽引,以投資之“進”,促發展之“穩”。79個區級建設類重點項目已開工67個,省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占年度計劃的93.4%。通過國家審核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18個,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上報至國家5個,儲備大規模設備更新、“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項目43個。
一村一業占比80%以上
鋼城區把城鄉融合作為關鍵環節,持續補短板、強弱項。
城市更新加快推進。城子坡片區開工項目18個,入選第二批省級城市更新試點片區。持續采取“政府承擔三分之一、企業投入三分之一、居民出資三分之一”的模式,啟動20個小區的供熱管線、供水管線改造。啟動21個非直供電小區“一戶一表”改造。
鄉村振興扎實推進。堅持抓點、串線、成面,建設泉韻鄉居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3個。以“村村有產業”為抓手,因地制宜扶持發展特色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村一業占比80%以上。汶源蜜桃、汶源大櫻桃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完成大汶河支流及鎮級以上河道治理,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8座、塘壩保安全治理37座。獲評全省第一批“整縣域推進鄉村生態振興”重點縣(市、區)優秀等次。實施“能人回鄉”工程,200多名在外人才返鄉創業任職,培育“海右”鄉村振興人才23人、齊魯鄉村之星11人。實施“新農人”培育計劃,52名年輕人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了青春力量。
救助困難群眾1.5萬多人
鋼城區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多辦順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實事,扎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社會保障有力有效。城鎮新增就業2822人,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提升農村幸福食堂規范化管理水平,試點推進城市社區老年人助餐工作。救助城鄉低保、孤困兒童等困難群眾1.5萬多人。
社會事業擴優提質。區人民醫院與齊魯醫院開展分級診療合作,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升級醫療服務。打造“汶河四季”特色文化活動品牌,開展文化惠民活動1900余場次。濟南市青少年宮鋼城分宮落地揭牌,填補了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的空白。
社會治理不斷加強。蟬聯“全國信訪工作示范區”。被評為“嚴格落實安全生產‘8抓20條’創新措施、加強安全生產監督、防范生產安全事故成效明顯的市、縣(市、區)”。及時解決群眾訴求,12345熱線綜合滿意率和問題解決率排名全市前列。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6人被評為“濟南好人”,1人被評為“山東好人”,1人被評為“中國好人”。